农广校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作风、责任与使命
作者:李斌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23期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兴分校(泰兴市农业干部学校) 李斌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肩上的责任,学员就是教师的热情所在。要知道,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能与学员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一、教师应该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教师除了博览群书拓展眼界,还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教给学员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我们驰骋空间的缰索,努力打造生活课堂,让学员懂得做生活的强者、生活的主人,努力打造生命课堂,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
二、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如何教会学员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帮助学员制定目标,指导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员分享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想法,和学员一起寻找真理,并能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当我们自己置身名利之外,以和谐的身心去体验教育的快乐、知识的力量、协作的美妙,就会发现原来上课是一件多么积极向上的事情。
三、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应变“传话”为“对话”,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员对话”。同时,要正视学员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员的精神世界中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员的发现,尽量肯定他们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于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员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尤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扎实钻研教学业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教学重在思想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袁贵仁部长指出: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质量就是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终生受益。
誓言无声,行动能语。结合“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我们的教育工作也还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还应该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事效益。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应首先教育学员怎么生活、怎么做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员以更大的责任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社会。教育他们学会合作。第二,要教育学员把住道德底线:遵纪守法、珍爱生命。第三,重视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在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因循守旧,不注重职业能力的提高,那么就要落伍,就谈不上服务。因此,职业技能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等。要立足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职业能力,才能“践承诺、促发展”争创一流成绩。决不能把主题教育活动停留在口头上空泛论论、无所作为,而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最好的回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有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尽心尽力。
最后,笔者将用毛主席《满江红》的诗词为这篇充满力量的文章画下句号,“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用全部的赤诚和智慧投身到党的事业中,响应国家的号召,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加强服务、塑造形象,为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明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