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试画出GSM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VLRMSBTSTEMSBSCMSCHLRAUCEIROMCBTSBSCPSTNISDNPDN
3. 何谓TDMA系统的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那么多种逻辑信道又是如何组合道物理信
道之中传输的?请举例说明。
答:TDMA系统的物理信道指的是BTS与MS之间的无线传输通道。
TDMA系统的逻辑信道指的是根据BTS与MS之间传递信息种类不同而定义的信道。多种逻辑信道是通过将公共控制信道复用(即在一个或两个物理信道上复用公共控制信道)来组合物理信道之中传输的。例如:BCCH和CCCH在TS0上的复用:
BCCH和CCCH共占用51个TS0时隙,尽管只占用了每一帧的TS0时隙,但从时间上讲长度为51个TDMA帧。作为一种复帧。以出现一个空闲作为复帧的结束,在空闲帧之后,复帧再从F、S开始进行新的复帧。依此方法进行重复。
4. 突发中的尾比特有何作用?接入突发中的保护期为何要选得比较长?
答:在无线信道上进行突发传输时,起始时载波电平必须从最低值迅速上升到额定值;突发脉冲序列结束时,载波电平又必须从额定值迅速下降到最低值(例如-70 dB)。有效的传输时间是载波电平维持在额定值的中间一段,在时隙的前后各设置3bit尾比特,允许载波功率在此时间内上升和下降到规定的数值。
当移动台在RACH信道上首次接入时,基站接收机开始接收的状况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既不知道接收电平、频率误差、MS和BS之间的传播时延,也不知道确切的接收时间。因此,为了提高解调成功率, AB序列的训练序列及始端的尾比特都选择得比较长。
5. 试画出一个移动台呼叫另一个移动台的接续流程。
11
12
MS“信道请求”“立即分配”指令“业务请求”“业务请求”“开始接入请求”应答“鉴权请求”“鉴权请求”“鉴权”BSMSCVLR“鉴权”响应“鉴权”响应“鉴权”确认“置密模式”“置密模式”指令“置密模式”指令第八章 思考题与习题
“置密模式完成”“开始接入请求”应答“TMSI”指令“TMSI”响应对分配新的“TMSI”的应答要求“传送建立呼叫所需信息”“传送建立呼叫所需信息”“建立呼叫请求”“建立呼叫请求”“TMSI”响应“TMSI”指令分配新的“TMSI”“置密模式完成”“呼叫开始”指令“信道分配”指令“信道指配完成”“信道指配完成”“信道分配”指令“呼叫开始”指令VLRHLRBSMSVMSC询问“路由信询问“路由信息”息”“MSRN”“MSRN”拨号信息询问“呼叫参数”“呼叫请求”“寻叫请求”“寻叫请求”“信道请求”接续“连接完成”“回铃音”“连接”指令“连接”确认“连接”确认“连接”指令“回铃音”“立即指配”命令“开始接入请“寻呼”响应“寻呼”响应求”“鉴权请求”“鉴权请求”“鉴权”“鉴权”响应“鉴权”响应“鉴权确认”“置密”指令“置密”指令“置密模式”“开始接入应“置密”完成“置密”完成答完”成呼请求““呼叫建立”“呼叫建立”叫”“呼叫证实”“呼叫证实”信道“指配请“信道指配”求”“指配完成“指配完成“拨号应答”“回铃音”“连接”“连接”确认“回铃音”“连接”“连接”确认IS-95前/反向链路都包括哪些信道类型?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前向信道,也称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它包括前向控制信道和前向业务信道,其中控制信道又分为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导频信道用来传送导频信息,由基站连续不断地发送一种直接序列扩频信号,供移动台从中获得信道的信息并提取相干载波以进行相干解调,并可对导频信号电平进行检测,以比较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和决定是否需要越区切换。同步信道用于传输同步信息,在基站覆盖范围内,各移动台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
同步捕获。同步信道上载有系统时间和基站引导PN码的偏置系数,以实现移动台接收解调。寻呼信道供基站在呼叫建立阶段传输控制信息。业务信道载有编码的语音或其它业务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插入必需的随路信令,例如必须安排功率控制子信道,传输功率控制指令;又如在通话过程中,发生越区切换时,必须插入越区切换指令等。
反向信道,也称作上行链路。反向信道中只包含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其中接入信道与前向信道中的寻呼信道相对应,其作用是在移动台接续开始阶段提供通路,即在移动台没有占用业务信道之前,提供由移动台至基站的传输通路,供移动台发起呼叫或对基站的寻呼进行响应,以及向基站发送登记注册的信息等。接入信道使用一种随机接入协议,允许多个用户以竞争的方式占用。每个业务信道用不同的用户长码序列加以识别。在反向传输方向上无导频信道。
什么是远近效应?功率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信号经过不同传播距离时,其损耗会有非常大的差异。系统中共用一个频率发送信号或接收信号,那么由于距离的关系,近地强信号压制远地弱信号的的现象很容易发生,称为“远近效应”。
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应”,同时还具有抗衰落,降低多址干扰,节省发射功率等作用。
在IS-95系统中,前向信道采用比率为1/2卷积编码,而在反向信道采用比率为1/3的卷积编码,为什么这样做?
原因是反向信道的质量没有前向信道的质量好,所以要采用冗余的卷积码。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
1.3G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系统)可以定义为: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固定网络系统、数据网络系统相兼容;主要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2.3G系统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答:全球性、支持分组交换和多媒体业务、传输速率、能按需分配高速传输、统一性、兼容性、业务灵活性、智能化。
3.3G系统的组成分成哪几个部分?
答:主要由四个功能子系统构成,即核心网(CN)、无线接入网(RAN)、移动台(MT)和用户识别模块(UIM)组成。
4.3G系统与2G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1.新能力(1)多媒体(2)承载业务分类(3)业务开发 2.网络结构3.空中接口4.信道组成
13
5.在不同的环境下,3G对数据传输速率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ITU规定,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必须满足以下3种速率要求:在快速移动环境下(车载用户),最高速率达到144kbit/s;在步行环境下,最高速率达到384kbit/s;在固定位置环境下,最高速率达到2Mbit/s。
6.3G系统有哪几种主流技术?分别采用什么技术类型?
答:WCDMA技术体制、cdma2000技术体制、TD-SCDMA技术体制、WiMAX技术体制
第十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
3.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一、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有何不同? 答: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实时、宽带以及无缝覆盖的全IP多媒体通信系统。它不是现在概念中的第一、二、三代,而是广泛用于各种电信环境的无线系统的总和,包括蜂窝系统、WLAN、无线广播系统等,支持各种空中接口。它能够完成各个系统,包括无线LAN、室外宽带接入系统、2G、3G等之间的平滑切换。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系统自主选择,也可以自适应选择。
(2)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是符合全IP发展趋势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核心网将基于IPv6,可以与Internet互连互通,并且承载与控制全程分离。
(3)第四代移动通信应该是适合于分组突发业务的系统,在步行环境中、车速环境中的峰值传输速率应分别达到1 Gbps和100 Mbps,适用于大动态范围业务(8 kbps~100 Mbps),频谱效率远远大于3G系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