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湘教地理八下《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同课异构教案 (1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概况; 2. 认识两岸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台湾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 2.台湾省的主要城市。

(二)难点

台湾省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巩固】

1、我国的第一大岛是 。

2、台湾省北临 海,南临 海,东临 洋,西隔 海峡与 省相望。 3、台湾省包括 岛以及附近 列岛、 岛等许多小岛。 4、台湾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

5、台湾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6、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 A.樟脑王国 B.水果之乡 C.水能宝库 D.东方甜岛

7、下列关于台湾地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3山地,1/3平原

B.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平原分布在西部 C.受地形影响,台湾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西部 D.受地形影响,台湾的铁路线呈放射状分布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引入新课】台湾省第二课时 【提出学习目标】

1.掌握台湾的经济发展概况。 2.了解台湾的人口和城市。 (二)自学指导

阅读P81-84、《地图册》P38,回答问题(3分钟): 1.台湾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各有什么特点?

2.台湾的工业需要进口什么、出口什么?形成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 3.台湾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各有什么特点? 4.台湾主要的城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三)自学检测

1.台湾的 发达,农牧业生产 、 水平逐步提高。

2. 是台湾的重要支柱,并建立以 为主体,以 为支柱, 齐全的工业体系。对 的依赖程度大,形成 的经济发展模式。

3.台湾 发达,环岛建有 和 。最大的机场是 。 4.台湾 业已成为重要经济支柱。

5.台湾居民以 族为主,祖籍多为 省,少数民族以 为主。 6.主要城市

(四)师生互动,解决教学重难点

1、学生回答,解决教学重难点,了解台湾的经济和主要城市

2、赏图,认识台湾主要城市 3、【课外拓展】两岸关系

? 海峡两岸的关系源远流长。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证据? 历史证据 传统习俗 经济联系 (五)课堂作业

必做:《全优》P64-66选择题;选做:P66第11、12 四、板书设计

8.2 台湾省

三、台湾的经济发展 四、台湾的主要城市 五、两岸关系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 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 2、 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

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

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 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

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 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 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 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 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 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

哪些地理信息.

2、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 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 降水与生活

1、 什么是降水 2、 降水量的测定 (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 降水的分布

1、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

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湘教地理八下《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同课异构教案 (13)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概况;2.认识两岸关系。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台湾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2.台湾省的主要城市。(二)难点台湾省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三、教学流程设计【复习巩固】1、我国的第一大岛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f88j67e4u4mg6283nif6msol1o4p300uz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