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风高中议论文800字我谈家风
我谈家风 区纪委组织了这次“树崇廉家风?我的家风故事”征文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吊儿郎当,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怄气打架,家庭暴力,不一而足。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我们分析成功人士的经验之道——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环境中寻求到基本来源、基本点。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
第 1 页 共 5 页
游”,比如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说到“家风”问题,有一点值得强调:道德与法律这样两条杠杠到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遵守。
家庭关系中通常涉及的是道德问题,比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
今天讨论“家风”、“家规”的现实和长久意义。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发展,许多新东西出来了,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近年又出来“拆二代”。从家庭关系这个视角看问题,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相当程度上都不是年轻人自己人生努力的结果,而是对祖宗、父母的“天然继承”。正因为“财富和幸福来得太过容易”,这些年轻人最容易堕入骄奢淫逸,无所作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最容易失去道德荣誉感和奋斗精神,如果加上有的家庭的“家风”、“家规”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年轻人们就很可能成为类似旧时代的“纨绔子弟”和“恶少”类人物。
第 2 页 共 5 页
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家风”、“家规”的现实和长久意义之一。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此,在我们家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父母也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的父母打小时候起就经常告诫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直到现在我还在用这些家训监督自己。
如:“诚实守信,清白做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知识改变命运”、“打铁还须自身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小孩子都有一个天性——贪吃,我也一样。
我家屋后一个**园,每年一到六月,看着荔枝一天天饱满、泛红,我馋得很。荔枝是邻居大叔承包的,他看得紧,别人是不敢偷的。
但我最终抵挡不住荔枝的诱惑。那天天刚黑透,我便借着朦胧的月光,迅速爬上荔树,狠狠地摘了满满一衣兜荔枝,然后飞奔回家,掩了房门,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不久,我听到大厅里邻居大叔气呼呼地对爸爸和妈妈说,这是撒在路上的,差不多把一枝荔枝折光啦!又说我家就我一个小孩在家,九成是我偷的,把我叫来问问。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