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0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监督责任无可推卸;注重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

提高执行力,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反腐倡廉制度约束的重点是权力运行,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主要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着力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行动先于一般干部,标准高于一般干部,要求严于一般干部。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遵守制度,还必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提高执行力,必须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以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重要讲话之五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再次从人心向背的政治高度,指明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切腐败现象,都是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格格不入的,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的,是消磨党的意志、瓦解党的队伍、削弱党的战斗力、破坏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腐蚀剂。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问题上决心很大、工作力度很大,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反腐倡廉的成效,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还有不小距离。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反腐倡廉制度还不健全,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缺点。比如,一些地方和单位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得力,预防不够有效,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好人主义盛行,有的甚至包庇腐败和犯罪。胡锦涛同志关于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指导性,要求我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将其作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根本途径和紧迫任务。 制定一份好的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到实处更不容易。要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就必须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督促领导干部作执行制度的表率,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这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2010年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坚决地惩治腐败,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必须加强对中央关于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继续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必须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

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是我们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抓紧解决反腐倡廉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群众最不满、最关切、最盼望的地方来推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就一定能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善始善终 务求实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评论之四十四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1月27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处在整改落实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一抓到底、务见成效的思想,大力弘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作风,毫不松懈地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切实做到善始善终、务求实效。

善始善终、务求实效,就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标准要求不降。要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干劲和务实作风,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地把学习实践活动抓紧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做出科学合理安排,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扎扎实实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工作。各级领导小组、指导小组都要切实肩负起责任,继续加强领导和指导,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切实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善始善终、务求实效,就要着力解决问题,深入整改落实。现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已处在整改落实阶段,这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攻坚阶段,是突显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特色和成效的关键步骤。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关键看解决问题的力度大不大,整改落实的效果怎么样。要进一步强化整改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力度,集中精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取得整改落实的最大效果。要在整改落实的过程中,及时请群众提议、献计,有效组织群众参与整改,解决突出问题要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把群众反映强烈、迫切希望办的实事办好。要注意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把自己努力改、上级帮助改、群众参与改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更大成效,在办实事、解决问题、改进作风上取得更大成效,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

善始善终、务求实效,就要加强批次衔接,做好后续工作。在重点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批次衔接,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要针对那些还没有整改落实到位的事项,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措施,带着责任抓整改、带着感情抓整改,确保承诺事项逐一兑现。要加强自查和抽查,梳理分析哪些问题已经解决,群众反映怎么样;哪些问题正在解决,措施是否得力;哪些问题短期难以解决,怎样集中力量解决其中的主要困难。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指导,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要加强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协调联动,把第一批、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科学发展共识、富民惠民政策、体制机制成果等通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基层;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梳理和查找出来的需要第一批、第二批活动单位统筹协调解决的问题,要投入足够力量,共同研究解决。

善始善终才能把学习实践活动预期目标落到实处,务求实效才能促进学习实践活动取信于民。做到善始善终、务求实效,人民群众就不仅能够看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经济社

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也能够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变革开辟发展新路径

——回眸2009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2月02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许多事只有回头再看,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其不同寻常的意义。 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迎战危机的显著成效,使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科学发展”的伟力。

回眸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印象最深的当是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经济衰退中继续持续较快发展,成功“保八”,在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写出难能可贵的“中国答卷”。这份漂亮的“中国答卷”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的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突破,不仅缓解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更以现实的成效,印证了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长远之策,预示着我国现代化历程上的重要转折。

经济发展始终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内容,而发展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路径、现代化质量。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实现了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构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模式的诸多要素条件、内外环境、增长动力与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中国急需通过变革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以保证现代化的持续性和协调性。 这种变革在2009年获得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党中央敏锐果断的科学判断,坚定了人们以变革促转型、从危机看生机的决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应尽的历史责任”,我们党高度的历史主动性,化作“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具体目标,推动了中国经济在重大挑战、严峻考验下主动变革,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塑造新的发展动力。

就近来看,这样的变革,无疑是2009年中国迎战金融危机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全国各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发展,努力为今后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基础。围绕这条主线,从明确政策导向,到加强自主创新,我们形成了加快转变的强大合力,实现了“保八”的目标,有力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长远地看,这样的转变将开启新的航程。纵观世界各国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现代化进入一定阶段后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及时转型,应对挑战,就能保持现代化航船持续前行。在通往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中,我们曾以极大的毅力,推动体制转轨,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今天,我们又以同样的决心,推动经济转型,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2009年中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视野,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奠定了更好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实践基础。

历史总会给与时俱进者更多回报。将2009年的变革继续下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将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发展质量会越来越高、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以转型构筑经济新格局

——回眸2009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二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2月03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带来经济格局调整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些机遇,更检验着一个国家主动变革的勇气。

过去的2009年,在“最为困难”的情形下,我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划出一道“上行线”。成绩的取得,极为不易,既有经济实力厚积薄发的原因,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果。

国际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带来严峻考验。如果仅将这样考验归结为“外部冲击”,或满足于“兵来将挡”,而不借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那么即便能摆脱危机,也很难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回首2009年,中国经济的巨轮之所以能越过金融危机的激流险滩,之所以能书写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中国答卷”,就是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准确研判,深刻思考,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由此作出了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点”的战略决策。

正是基于这种科学判断,我们在危机中“逆境突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抢占新型产业制高点、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塑经济发展的格局。从东部地区努力减轻外需下降的影响,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危机面前,中华大地凝聚起“全国一盘棋”的合力。 一年来,“创新转型”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化危为机,天津着力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和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广东以“三促进一保持”打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攻坚战;上海坚决把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青海着力推进资源型循环经济发展,“工业立省”和“生态立省”的双赢理念成为自觉实践;辽宁将“保增长”的压力化为“调结构”的动力,经济发展“不退反进”;山东发展蓝色经济、开发黄三角,奏响“转方式、调结构”的绿色乐章;湖北省保增长不保粗放增长、不保落后企业、不保无竞争力产品,走上质量效益经济之路;湖南借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弯道超车”??

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催生增长活力,正是这种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之变,开始构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让我们在面临重大考验的2009年,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深化了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认识。

历史往往蕴藏着未来的答案。十多年前,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我们迎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009年,我们借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创新转型,成效初显。继续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我们就一定能突破各种瓶颈制约,把握增长主动权,开辟发展的新局面。

靠创新打造产业新引擎

——回眸2009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三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产业发展、经济繁荣与科学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紧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近现代产业革命的进程,都充分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

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的科技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应对经济危机冲击的根本出路;同时,也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我们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需要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实现节能减排需要创新,开拓国内市场、带动消费需求同样需要创新??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把这些知易行难的道理刻画在人们心里,落实为自觉自愿的行动。不在创新中发展,就在守旧中淘汰。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中国经济迎来又一个跃升的新起点。

国际金融危机,是落后生产力之危,是先进生产力之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是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过去一年里,中国经济借“换挡”之机实施“创新驱动”的“动力切换”,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出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数千亿元资金投向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投向重大科技专项,10多万科技人员下基层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成果转化、力助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成为各地各行业应对危机冲击、实现经济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金融危机的冲击,还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缺少核心技术、缺少创新人才、缺少高端产品的制约,更加自觉地把加强原始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根本。在突围的拼搏中不忘长远的发展,在危机的阴云中瞄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把应对危机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产能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极具前瞻性地对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了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化蛹成蝶的阵痛之后,我们将获得更加广阔的新的发展舞台。

中国在进步,许多国家也未曾停步。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全球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窗口期”,继续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经济才能凝聚起更上层楼的强劲实力。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走上创新驱动的崭新轨道。

紧抓机遇,承担应尽的历史使命

—— 一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本报评论员 2010年02月08日 来源:人民网 《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

在刚刚结束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以扎扎实实的成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挑战中,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刻阐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提出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战略布局。这是对党的十七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2010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监督责任无可推卸;注重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作用,积极为他们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提高执行力,离不开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反腐倡廉制度约束的重点是权力运行,而掌握和行使权力的主要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着力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f35y891bi6tck19hlj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