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金刚经全文白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整理:旃檀居士

金刚经与我等有大因缘,经书一开始,世尊即亲身现世了一个出家修行的比丘行规。 那么这个大因缘是什么呢,即《金刚经》为我国第一部印刷刻版的图书,图文并茂,异常的精美,这个第一的背后,现示着精深微妙的大因缘。说不能尽。

还有《四十二章经》也占了一个第一,为第一本流入东土的经书。

《坛经》也占了个一,六祖说了一本《坛经》,是唯一的一个中国人说的经书,被称做为佛经。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我们有大因缘的经书。一定要学习一下。

《心经》也占了个一,为第一短小。最小的经书。

《佛遗教经》是为最后一本。佛陀涅磐前说了三本经书,做为给后世佛弟子的遗嘱,另外两本为《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

《金刚经》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如:真如,如来如不来,不来不去,如如不动。虽由这个我名叫做阿难的讲述,如佛亲说无异。

我:即是阿难,也是有缘听经闻法的众生,即是我,也是你,谁学是谁,谁修是谁。 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一时:即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将来;这个一时,无时不是一时。 舍卫国:波斯匿王所在之国。

祗树给孤独园:佛讲经说法的祗园精舍,大多数之经典亦说于此。与王舍城之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之两大精舍。 祗:祗陀太子之名

祗树:祗陀太子布施的树,菩提树,旃檀树等

给孤独:舍卫城一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这个夙是指的多生多世以来,不仅今生如此布施,往世也是如此的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

园:由须达多长者从祗陀太子处所换置,树为太子所施,也属两个人共同建造的场地。

祗园精舍之建筑,中央为佛殿,周围筑有八十小屋,有禅房六十三所,厨、厕、浴舍、病室、洗脚处等无不具备,颇为壮观,惜精舍之原构,早已不存。今所见之精舍遗迹,系后

期所建,其规模远不及给孤独长者之所建。

佛:自觉,内不被邪迷所惑,觉他,外不见人过。 大比丘:大阿罗汉

比丘:指已受具足戒的男众,破六贼的出家修行者,女众为比丘尼。

六贼:眼、耳、鼻、舌、身、心。人身因有六根,则有六识;因有六识,则有六尘;因有六尘,则有六贼;因有六贼,则耗六神;因耗六神,则坠六道也。六贼分别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尔时:辰时之前,早饭之前的一小段时间,斋时欲至,当此之时。佛制过午不食,一天只出去化缘一次,分做两次,或一次餐用。 入:自城外而入城内。

舍卫大城:舍卫国一个叫丰德城的城区,即波斯匿王所居住的城市,所以叫舍卫大城。 乞食:化缘,无善缘的以此种下向善的缘由,有善缘的渐次而度脱。

次第乞已:不因贫者不化,不因富者而化,不择贫富,一视平等,挨个走七家,能化到就化,七家数满,化不到饮食也要往回返。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教化弟子。

还至本处:身都回来了,心也要收回来,心意收放之间,可以看到一个修行人的功夫。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

世尊吃饭的时候要亲自入城去化缘,没有说是吃什么食堂,

吃完饭以后,要自己收拾起吃饭的用具,没有什么义工在伺候,

因为饭是自己出去化来的,出去这趟难免会将身子弄脏。所以吃完饭以后全面的洗洗干净以后,准备讲法。以洁净身应对诸法清净的讲法因缘。世尊现身体力行的世间相。世尊以身教化我们修行人的日常仪规。

敷座而坐

敷 fu。布置,铺开,摆开,展开

用旃檀树叶子和吉祥草作了一个法座,结跏趺坐,好像蒲团一样的东西。 座:旃檀座

旃檀树是一种自然界里的上等的香料,檀香的气息宁静、圣洁、深远而内敛,有清心、宁神、排除杂念作用,对入静很有帮助。

即世尊自己亲自将坐位弄好,端正坐下,现示尊者法相。

以身施教,教我们往内里去修行掉自我的本心,才能现佛相。

竹林精舍: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四处奔波宣扬教理,跟随弘法的弟子常有数百人。他们没有固定休息的地方,白天在山边、树下学道,晚上在颓垣、破屋住宿。而竹林精舍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专用的建筑物,它也是后来佛教寺院的前身,计分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楼阁,七十二讲堂,是佛祖宣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之一。

祗树给孤独园(祗园精舍):这位须达多长者在‘王舍城’皈依佛以后,有心在‘舍卫国’也为佛创造一处类似学校一样的场所,所以他就相中了祗陀太子在城外的一片园林,

这里环境幽雅,树木清净,空气洁净,地势开阔。非常适合讲学,所以他就去向太子要求购买这片园林,以供养世尊。

祗陀太子有国有城有金有地,所以这位须达多长者向太子出钱购买,太子不太愿意出让这片地,就出了个题目来难为须达长者,说:你用黄金铺地,铺满这块地,我就把这块地让给你。

须达多长者有宿世的大福报,非常的富有,真的就如太子所说的干了起来,请了工匠来铺金,铺了一多半的时候太子沉不气了,就来问须达长者,你说的这个佛陀他有什么好,值得你这样供养他,须达多长者就说,这位佛陀是一位稀世难遇的真正的大圣者,值得供养。太子听后,向善之心大起,就说:这样吧,这地我卖于你,这树却还是我的,我把这树做供养,其它的地也不用铺了,我们一起来供养佛陀吧。 -------------------

精舍得以成立,我们要做是思惟,如果须达长者买地是为了自己,他能买到这块地吗?只怕他金子铺满园,太子又出别的难题来刁难了。正因为须达多长者不是为了自己买地,所以才买到了这块上好的宝地。

译文:

如金刚般犀利的这段法语是我在佛前听来的。(那个时候,)佛在祗园精舍(学院),与众多的大比丘,及其它的一些随行信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有一天早上,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饭钵,带领著弟子们进入舍卫大城去化缘。在这个城中挨家挨户的去敲钵七家,后返回到祗园精舍(收心)。用餐毕,亲自收拾起法衣饭钵,全面的将身体洗洗干净,并展开旃檀法座,结跏趺坐,端正身心,准备给大众做开示。

(佛无时无刻都在给大众做开示)

这时有一位名叫须菩提的长者从坐而起,只见他袒露右肩,右膝单腿着地,双手合什恭恭敬敬的向佛请求开示:“世所难遇,稀有的大慈尊者,如来以种种方便善巧的慈悲护持着他的学生,以种种方便善巧的智慧开示着他的学生。世所罕遇的大尊者啊,一切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一切发出无上正等正觉大菩提心的人,如何安守住这广大的发心?如何降伏住如过隙飘尘,念念生起的妄心呢?”

佛陀开示说:“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正要开示这方面的内容,不愧是解空第一的弟子啊。 须菩提,正如你刚才所讲,如来以种种方便善巧的慈悲护持着他的学生,以种种方便善巧的智慧开示着他的学生。

(提示:佛重复须菩提的话,不是无缘无故的,实为须菩提做的印证,须菩提虽问而未问,佛未答而答,佛亲自现示修道者与佛的感应道交,其实金刚经在这两师徒身上已经演译完了,接下来的开示,是对还没有悟道的菩萨开示的。根基不同现示不同,渐次而度。以下须菩提所有提问皆为代大众请求开示)

你现在一心静默的好生听着,一定不要漏失了,我现在要为你讲说这个妙善的方法了。 (名为嘱咐须菩提,实则嘱咐诸众生)

一切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们发出广大的菩提心后,应如下这般的安守住这发心,如下这般的降伏其烦恼妄心。”

“仅听世尊法旨,愿佛演说,乐闻深法,渴仰大慈尊父您的教诲。”

佛告诉须菩提说:“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这样降伏其烦恼妄心!(指所有大乘行人)

(应发出如下的大愿心才能降伏自有的诸妄心)

‘一切有生命行为的众生,飞禽走兽,狷飞蠕动,整天想入非非的各色人等,‘我’皆导引他们进入没有烦恼,众苦永寂的清净之道。’

以此等大愿心教化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观想并没有任何一个众生是‘我’教化的。(除去我相)

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这个教化众生的人整天想着‘我’接引了很多的众生,‘我’教化了无量数的众生,内心里整天在分别什么高底长短,大小多少,你我他,的各种相状,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大菩萨。”

“再从另一个方面讲解,须菩提啊!菩萨言行身教的行为,应不被外境相状所牵引,而行于随缘教化。即不住相广结善缘随行布施。

也不要被声,香,味,触,法,等诸相所牵引着去布施。须菩提啊!菩萨应如是随缘布施,不住于各种相状。什么缘因呢?如果菩萨不住相布施,他得到的福德多到不可思量。(不要为积功累德去行布施)

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东方的虚空天际可以思考丈量他的体积吗?” “不能,世尊!”

“须菩提!其它南西北再加上这个东方,四维上下的虚空天际可以思考丈量他的体积吗?”

“不能,世尊!”

“须菩提啊!菩萨如果不住于相上的有所求而布施,所得福德也是如这广大四维虚空般的不可思量。须菩提啊!菩萨应该如上的教法去行持。”

(如果心想‘哎呀,我做这个布施,放生能得多少福德呢?’以此心去布施,即住相布施)

“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执有身相的知见能见到如来吗?”

“不能,世尊!不可以执有身相见如来。这是为什么呢?如来所说身相,即四大假和的色身相,非如来的真法身像。色身相方生方死不常在,佛法身遍虚空皆有,无所不在,凡眼不能得见”

佛又对须菩提说:“凡所有看到的相状,都是虚妄不常在的。若能了知无常的规律,就能了见常的特性,也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须菩提向佛请问:“世尊!后世的许多众生,听闻到您如此微妙精深的教法,能生出实证修行的信心吗?”

佛为须菩提开示说:“这样的话你不能说。我如来如去后的第五个五百年时,(当此之世)如果有持戒修福的人,从以上所说的这些教法生出实证的信心,此人所有言说,真实可信。应当知道这种人不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佛,五佛处曾经有过修行,而已经是在无量劫数的千万佛前曾经有过修行。听到这些教法,哪怕只有一念之间生出清净的信心者,说明这个人有着极高的悟性,即是这种人曾经有过无量劫修行的佐证。

须菩提啊!如来知悉一切的细微相状,知悉一切的无量法门。如实知道这些修行中的众生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大福德。

这是什么因缘呢?因为这些利根善众通过修行,瞬时不再有你我他,高底长短,大小多少的相状,不执着法相,也不执着空相。

这是什么因缘呢?因为这些众生如果心内执着诸相,即为著你我他,高底长短,大小多少等的相状。

如执着法相,也为著你我他,高底长短,大小多少等的相状。如此则同于凡夫。 这是什么缘故呢?若执着空相,也为著你我他,高底长短,大小多少等的相状。 所以不应着法相,也不应着空相。

是因为这个道理的原因,如来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啊!应知我所说法如舟筏工具,到达彼岸后应弃舟登岸,如果不弃舟登岸,而背舟前行这样就是著了空的相。’

(执着自己的知见,或者执着某种权威的理论,即是著有与无的两边,皆不可取。)

“须菩提!你有什么看法!?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菩提心了吗?如来对你们说过什么吗?”须菩提回答说:“就如现在我所证解的佛所说的真义,没有固定的法则称名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大菩提心,

金刚经全文白话 

整理:旃檀居士金刚经与我等有大因缘,经书一开始,世尊即亲身现世了一个出家修行的比丘行规。那么这个大因缘是什么呢,即《金刚经》为我国第一部印刷刻版的图书,图文并茂,异常的精美,这个第一的背后,现示着精深微妙的大因缘。说不能尽。还有《四十二章经》也占了一个第一,为第一本流入东土的经书。《坛经》也占了个一,六祖说了一本《坛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f2l2300ew5v45r563k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