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行李箱盖铰链受力分析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行李箱平衡铰链,是指使用弹性元件,可以在行李箱盖开启和关闭时平衡盖重力的铰链结构,因为平衡铰链结构简单、有足够强度和可靠耐久等优点,大部分车型特别是中低档车型,基本上采用这种结构的铰链,其弹性元件采用扭杆。
在行李箱盖使用过程中,一般要求启动开启装置后,能自动弹开一定高度,介在半开(一定的打开角度)状态下要保持静止不动以防落下伤人,同时在最在打开位置时有足够的保持力, 以防风力作用下自行落下关闭。
一、轿车行李箱盖平衡铰链的受力分析 1、铰链情况介绍:
行李箱盖平衡铰链简图如图1所示,图2为左侧铰链的侧视图。
图1 行李箱铰链简图(只装一边扭杆) 图2 左侧铰链的左侧视图
从图2可以看出,扭杆的运动受铰链支架和联杆的约束,只能绕安装口旋转。因此,支架、铰链、联杆、扭杆构成 了四连杆机构,其中铰链支架为固定杆,其它均可以活动。图2只为铰链的侧视图,实际零件并不在一个平面内。但是,把各零件投影到同一个平面内,并不影响受力分析,所以可以把铰链的四连机构看作一个平面四连杆机构来分析。此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受力如图3所示:
图3:铰链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受力图(数据为设定的)
图3中,AD表示铰链支架,AB为扭杆,BC为联杆,CD为铰链,其长度如图所示,而四连杆的之间角度φ1、φ2、φ3和φ4的初始值(即行李箱盖铰链全关时的角度)也已经在图3中表示。另外,把扭杆的扭矩记为MT,而铰链所受的重力(包含行李箱盖和铰链本身)记为G,但是在分析中,把G换为重力对D点的力矩可能更为方便,因此铰链CD就受到重力矩MG的作用。显然,MT 和MG都为变量,随行李箱铰链的开启角度变化而改变。
2、杆的受力分析:
存在摩擦力作用时,BC杆不能视作为一根二力杆,在行李盖向上运动时,BC杆的受力如图4所示。其中摩擦力作用的效果是一个摩擦力隅。另外,如果把图4中的摩擦力隅MB和MC定义为正负
值,则图4可以用于行李箱盖打开和关闭时的受力。
图4:BC杆受力情况图
由图4可得以下:
F1=F2
MB+MC (1) F3=F4= LBC
因为F1=F2和 F3=F4,下面统一只使用F1和 F3列方程式。 根据图5可得AB杆(扭杆)和CD杆平衡方程:
图5:AB杆和CD杆的受力情况
根据(1)、(2)和(3)并把LAB和LCD值代入,可得:
3、运动分析:
这里的分析,是使用行李箱盖的打开角度?来表示(4)式中的φ3和φ4,从而简化方程并最终找到平衡的条件。
如果以打开角度?为变量,根据机械原理可得:
4、铰链各项作用力分析: (1)扭杆的作用力 扭杆的长度(大于1000MM)远大于其直径(6.5MM),且工作时其折弯较少,可以只考虑扭转作用, 则其扭矩M为:
(9)
式中,d为扭杆的直径,L为扭杆的有效长度(设轿车扭杆长度L=1072MM),G为扭杆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
为扭杆的变形角,即是转角。
再考虑涂装时对扭杆约有8%的热衰减作用,也就是产生了闭角(行李箱盖全关时扭转角度,我
们设为179度,一般轿车都用这个值)8%的一个提前角度,扭杆的实际转动角度为:
其中133度为初始角度,因此两根扭杆产生的扭矩为:
(2)铰链各连接点的摩擦力隅
铰链设计时,单侧轴销的摩擦力矩系数值范围为2.216-3.284N.M,为简单化取值为2.75N.M,对于两侧铰链合力则应为双倍。
摩擦力是有方向,上述的摩擦力隅是个范围值,可取负数,因此实际的摩擦力隅在-05.50到5.50N.M之间。
而铰链与支架连接的轴销没有加衬套,在电泳前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则估算电泳后有:
扭杆直接与支架或联杆固定配合,由于配合面经过电泳处理,因此摩擦力隅(两侧)估算取值:
(3)行李箱盖重力矩
行李箱盖质量如下:
表1:行李箱盖实测值 1 2 3 4 5 平均值 质量(Kg) 10.16 10.10 10.14 10.04 10.06 10.10 距销轴距离(MM) 720MM 另外,由于重心肯定在行李箱盖上表面的下方,因此测量重量方法还不能确定重心的Z轴方向位置, 因此只能估算重心与铰链销轴中心线的连线,与轴销所在的XY平面成6度的夹角(如图6所示),计算重力矩的变化。
图6:行李箱盖重心移动示意图
则行李箱盖的重力矩为:
(4)铰链的平衡计算:
把式(4)的右侧记作为Mf,则代入(11)、(12)和(13)式后可变为:
则把式(5)至(10)、(14)和(15)结合起来计算,可以得出表2 所示的计算结果: ? 0° 2° 4° 6° 8° 。。。 52° 56° 58° 。。。 扭矩MT 77.10478 76.08301 75.0652 74.05085 73.03954 51.04201 49.02740 48.01642 重力矩MG' 64.77364 65.2419 65.004 65.85056 65.9957 46.09254 42.046221 40.56113 MT'-MG' 12.33114 10.84111 9.465155 8.200289 7.043836 4.949469 6.565184 7.455290 Mf 5.934881 5.991951 6.043371 6.089862 6.132038 6.567508 6.589716 6.600836 备注 表2 :轿车铰链平衡计算结果(N.M) 根据上面MT'、MG'—Mf和MG'+M(其实表f2中的MT总是大于MG',可以省略MG'-Mf)的值,作出曲线图7所显示的结果:
由表2和图7可以看到,行李箱盖大约打开到9.5°至56°的范围内,MT与MG'的差值在±Mf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即可实现行李箱盖半开启时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在上述角度范围外,扭杆的作用扭矩大于车身固定阻力扭矩,可实现行李箱盖开启时自动弹起,而全开时有一定保持力。实测轿车的行李箱盖半开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的下限约6°至8°,上限约为45°至48°,与计算的结果有一定差距,但比较接近。
实际上,开启机构启动后,行李箱盖在密封条的较在弹力下和上述的MT与MG'的差值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向上运动,过了9.5°以后才减速,因此最终行李箱盖打开的角度可能是的15°,如果是15°,
轿车行李箱盖铰链受力分析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