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广州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9)中外音乐舞蹈史
(849)音乐舞蹈作品分析 参考书目为: 音乐方向参考书目:
1. 刘再生著《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2. .汪毓和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3.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4. 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 5.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舞蹈方向参考书目:
(1)冯双白、茅慧 主编《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欧建平 著《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
不容易忘记。
前期,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积累,也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背考研单词,而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同学考研单词相对于你来说就会比较简单,这时就不必浪费时间,可以进行外刊阅读。由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全部都是从外刊中摘录的,所以进行外刊阅读就可以把其当作“真题”的泛读。
中期,在期末考试和小学期结束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我从最早的那年开始一路做下来,留了三套考前模拟,大概是有二十多套。我一般会第一天做一套然后后面花1~2天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精读及分析错误原因。早些年的英语出题有相当难度,考察的有不少都是很复杂的句式及熟词僻义,这与近几年的考察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建议时间不多的同学完全可以放弃早些年的真题,然后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可以做一做,但是不需要因为错很多,而丧失信心,我记得有一张卷子的阅读我错了快十个,但是今年阅读部分,我分数还不错。关于完型部分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这个是考词汇的用法,要训练的话可谓大海捞针,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语感,这个在阅读中就会慢慢建立起来的。然后是新题型部分,这两年考的都是排序,这种题目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我没有重视导致今年错了两个。最后的翻译部分个人觉得真题中的翻译能吃透的话就足够了,每年五句这么多年真题算下来也有一百来句,能搞懂这些翻译拿个7、8分问题不大。
之后在,9月中~12月这段时间应当主攻作文,我用的木糖英语的作文书,这本书有几篇小作文范文写的很好,然后其他几本作文书我都借同学的来看过,这些作文书上一些模版我看的尴尬癌都犯了,英语作文想要拿高分尤其是在热门地区仅靠作文书上的模版是不可能的。小作文我拿的算是高分,但是考前由于时间问题(主要是懒)我没有练过一篇小作文,能拿到这样的分数有一个重要原因
是我没有用模版绝大部分句子都是在考场上想的,正是因为这样我的作文内容是紧扣题目并且用词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出彩的,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我写满了,因为格式问题我的小作文只比大作文短一点,这样其实是向老师传递一个信息:你在完成客观题之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篇有质量且有长度的文章。这说明你的英语能力是比较强的。
(849)音乐舞蹈作品分析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对于书本把握不熟,其他的一切都是白搭。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大特征便是其考察的基础性,其考点绝大多数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反复阅读课本,建立对书本的框架性认识,是对各位奋战在考研第一线的各位考生最基本要求。其实音乐舞蹈作品分析这门课的真题是非常基础的,尤其是第35题,考查的就是音色的基本知识点,直接作答并结合一些实际就可以:决定音色的三个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发声体的结构以及振动方式。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它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音色是声音的特点,和全世界人们的相貌一样总是与众不同。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 -声音强度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如同千变万化的调色盘是的颜色一样“ 音色”也会千变万化而容易理解。音色的类型,是由振源的特性和共振峰的形状共同决定的。就振源来说,谐音强度衰减快,音色就很柔和,例如人声和弦乐器;谐音强度衰减慢,音色就很坚硬,例如木管乐器(特别是双簧管和萨克斯管)。就共鸣腔来说,共振峰出现在较低的频率上,音色就雄壮,例如小号;共振峰出现
在较高的频率上,声音就清凉,例如钢琴。某些音色具有多种特性,例如人声的音色既柔和又圆润,小号的音色既雄壮又坚硬,圆号同时具有雄壮和圆润的音色。
其实专业课的复习方法跟公共课是有共通之处的,就比方说做题,英语中的难点长难句,《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专门针对长难句做了句子结构分析以及翻译,多做几遍能更准确的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义,在你一遍又一遍的做题中你会不知不觉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样在政治的复习过程中,刷题是大家经常采取的做法,但是大家在做完李凡《政治新时器》之后一定要弄清楚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自己做错的或者疏漏的知识点,一定要勤于总结,不然刷再多的题也没有任何意义。毕竟不管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刷题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在做题的基础上总结答题技巧,提高做题效率,然后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回归专业课上来。
然而,题目的基础性并不意味着题目的容易性,准确的把握每一个基础概念,也需要各位学弟学妹们大量时间以及尽力的投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复习,才能取得希望的结果。天道酬勤,相信大家努力过后,必然会有收获的。
看书的时候就要提炼出各个大考点中的重点,我们在看书时,一定要注意概念里的每一个字,自己想想如果换成其他意思是不是可以行的通。其次怎么既快速又扎实地记忆知识点呢。(此处列举知识点,联系实际)那就是做成框架,将零散知识结合,随时思考,我复习最魔怔的时候,去饭堂打饭,还要思考一下刚刚做过的题。
考研的过程中,我不仅历练了身心,而且收获了友谊。考研的路途是漫长而艰辛的,一个很好的同伴,对于每一个孤独的考生而言显得尤为珍贵。我和同伴准备之初,就没有将彼此视为竞争的对手,而是奋战的伙伴。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是合作开始我们便达成的共识,而这一切对于我们之后顺利通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每个理性人都是自私的,因而打破彼此之间的芥蒂和隔阂,真诚的合作考研,其实还是挺难的,尤其当身边的同学可能与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关系时,合作就更显珍贵。
个人感觉,考研过程中,身边潜在的研友可以争取的还是应当积极争取的,毕竟与我们竞争的并非只有身边的同学,而更多的是我们并不相识,分布与五湖四海的强大个体。考研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迷茫和懈怠,同伴的鼓励和督促在这时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路上,真心感谢和我一起奋战的同伴,感谢他伴我一同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初中老师最长提及的一句至理名言,这里刚好借用一下。我还是深知良好笔记的重要作用的,课本看的再仔细,也毕竟是别人的,如何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是问题的关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整理笔记是我们将课本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
整理笔记的优点有三:首先,书本的内容经过我们思维的处理,转化为自己的文字,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压缩书本内容,方便我们日后背诵;最后,节约考试时临场思考的时间,合理考试时间分配。
专业课知识点体系庞大,且繁杂,比如比如大小调式自然音和声体系、离调、
近关系转调、变和弦、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和声体系、远关系转调、曲式结构主要包括: (乐段,单二、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对指定音乐作品写出文字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布局、主题及其发展以及音乐语言及其他要素的运用特色。想必很多同学看到后面,就已经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了。良好的笔记可以很好的减轻我们后期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帮助我们更好的迎接挑战。
笔记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按照我们总结的模板来编写。具体而言,每个名词解释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概念、特征等,同时,在知识点旁边,按照重要程度都标注A++A+,A,B+,B,C符号,并附有曾经考察的年份。
良好的笔记,加上反复的运用做题,基本考点很难不被掌握。我在整理笔记之初,也是困惑良多,对于重点的把握不好,对于整理技巧的领会不深,都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笔记,最重要的参考当然是教材本身了,但是教材毕竟比较多,全部做成笔记,并不现实。于是通过各种已有的材料和信息,对教材进行筛选简化,便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用了研教新版《音乐舞蹈作品分析》,研教新版对真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详解,不仅是解析透彻,而且还列举出了其中所用的知识点和知识点解析,模拟题库更是真题同源,全面到位的做到了真实的感觉,之前在考试中遇到的题目就在这里找到了原题,这并不是黑科技,而是命题人真正的掌握了命题规律,最关键的是,作者毫无保留的将命题规律告诉了考生,遵循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写到这里,我的经验就跟大家分享完了,我个人的一些笔记和当时搜集的真题我都传到了high研APP,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下载,因为考研不易,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上面私信我,一定知无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