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甜甜梦到孙悟空,看到金箍棒的不同变化”为情境,来引入对毫米和分米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1分硬币、卡片、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甜甜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什么?(课件演示动画。)
谈话: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回顾厘米和米的研究方法:在尺子上先找到了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感受1厘米到底有多长,又建立起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运用它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甜甜的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测量金箍棒纸条长度埋下伏笔。通过回顾学习厘米和米的研究方法,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
二、自主探索,建立表象 1.认识毫米
(1)联系生活,交流经验 谈话:金箍棒有多长呢? 预设:7厘米
追问:你是怎样量的?
谈话:金箍棒变了。现在有多长呢?
预设:要想准确地量出纸条的长度,要用一个更小的单位。
板书:毫米的认识
谈话: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谈话: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 (2)直观操作,建立表象
谈话:怎样比划1毫米的长度。借助1分硬币,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谈话:请你在身边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是1毫米?
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毫米有多长。 (3)沟通关系,深化概念
谈话:2小格是多少毫米?3小格呢?5毫米是这样的几格呢? 谈话:5毫米的刻度线和其他刻度线一样吗?
指出8毫米的刻度线,说说你是怎样找的。指出10毫米,10毫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小结并板书:1厘米=10毫米。 (4)借助毫米,准确测量
现在你能准确的测量出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了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预设:7厘米6毫米,76毫米
谈话:虽然他们用的单位不同,但是表示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两次测量活动,发现问题,利用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