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理必修(1) 章 节:第二章第四节

一、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

2.理解并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各层的特点;

3.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各圈层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研究地球历史的途径

2.地层(1)定义(2)地层的特点 3.化石

4.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5.生物与环境 6.地质年代表

二、地球的演化历史 1.前寒武纪 2.古生代 3.中生代 4.新生代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鸡蛋、打开的鸡蛋。观察鸡蛋的蛋壳、蛋清、蛋黄。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课本22页图1.34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思考】

(1)图中有几种地震波?它们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发生什么变化?

(2)图中有几个界面?在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地震波

1

(1)定义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地震波。

(2)分类:横波、纵波。 (3)特点: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和纵波的共性: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而变化;均是弹性波且都是能量载体和传递形式。

(4)波速变化

①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不连续面 (1)定义

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莫霍界面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古登堡界面。

4.地球的内部圈层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 内部 地壳 地幔 地核 圈层 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从古登堡面到地球核概念 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心的内核部分 壳 平均厚度17 km,海厚度 洋地壳薄,大陆地壳2800多km 3400多km 厚 物质 外核为熔融状态的金固态 固态 状态 属物质,内核为固态 氧、硅、铝、铁、钙、主要由含铁、镁的硅主要 钠、钾、镁等,硅酸酸盐类矿物组成,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成分 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上而下铁、镁的含量下的铁和镍 布最广 逐渐增加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厚度不均;地壳上层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度很大;外核物质相其他 为硅铝层,不连续分发源地之一。上地幔对于地壳的“流特征 布;下层为硅镁层,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动”,可能是地球磁连续分布 圈 场产生的原因 【思考】

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2

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能通过。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3页,填写下表。 各外部圈层的概念、组成、作用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作用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教师讲解 1. 大气圈

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2.水圈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 2.地震波 (1)定义

(2)分类:横波、纵波。 (3)特点: (4)波速变化 3.不连续面 (1)定义 (2)莫霍界面 (3)古登堡界面 4.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 大气圈 2.水圈 3.生物圈 [巩固练习]

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1)章节:第二章第四节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f0mt9e6wx8xzko02xoc4ddq3430ci00yc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