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这个念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的难以抑制,可能真的和大多数情况一样,我并没有过脑子,只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这样做。
得知录取的消息后,真是万分感概,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但是这里我主要想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备考经验,考研这一路走来,收集考研信息着实不易,希望我的文字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小指引,不要走太多无用的路。其实在刚考完之后就想写一篇经验贴,不过由于种种事情就给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时间把自己考研的历程写下来。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不过有时候又有一些懒散,人嘛总是复杂的,对于考研的想法我其实从刚刚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在刚刚进入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复习了,不过初期也只是了解一下具体的考研流程以及收集一些考研的资料,反正说到底就是没有特别着急,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考研备考并不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产生疲惫和心理上的变化反而不好。
下面会是我的一些具体经验介绍和干货整理,篇幅总体会比较长,只因,考研实在是一项大工程,真不是一两句话可描述完的。
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并且会有所帮助。
文章结尾处附上我自己备考阶段整理的学习资料,大家可以自取。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47管理学原理
参考书目: 见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关于英语
无非几大模块:阅读,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
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如果你把阅读搞“好”了,其他的都不成问题 而“好”的定义,不是简简单单的把题做对,“好”的定义有很多方面,下面的内容我会说。
其次是作文,我们都知道考研英语作文有两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就英语一来说,大作文通常(是通常哈)是图画作文,小作文是一封信。而作文是有模板的,模板不是最后简简单单的别人总结的东西,模板是要靠自己的积累,积累,量变后的质变。今年我在考场上用20分钟的时间把我自己总结的模板稍作修改,工工整整的默写了下来,那感觉真的很爽。
最后对于完形、新题型、翻译来说,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这些自然也不成问题。
下面我将从几个时间段和模块来说一下我自己英语复习的方法。 用书: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木糖英语真题解析 Part 1:考研准备–7月初 打基础打基础打基础
无论你现在几月份,只要你开始准备考研你就必须要学英语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应该都知道,英语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提高的科目,英语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需要长期的量变才能发生质变。
1、阅读:
以前看过一篇经验贴,有一句话记忆犹新:阅读生万物。对的,阅读搞“好”了,完型,新题型,翻译,甚至作文都不成问题。下面我将详细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研究阅读的:
暑假之前,我只研究了1998–2004的阅读,这七年的阅读用来打基础。1998-2001年阅读是每年五篇,之后都是四篇。一天一篇总共32篇,做了两遍。
步骤如下: Step1单词短语
先把一篇阅读里不认识的单词都查出来,然后找一个本子,把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全都记下来(只要第一眼看过去不熟悉的我就记下来)。
Step2全篇翻译阅读
单词整理完以后我就开始全文翻译阅读了。我也看过很多经验贴,很多人都是只翻译的长难句,而我的建议是打基础的这段时间应该要全文翻译。因为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并不懂,而且全文翻译对于后面的翻译题也有很大的帮助,毕竟翻译题并不是只有长难句,往往越短的句子越难翻。
Part2 7月初–9月初暑假期间
这段时间可是黄金时期,不用上课,有大把的时间去学习,一定要好好把握哦。
翻译我是听了网课,暑假我听了做题方法,然后就是一天翻译2-3个真题的句子,两天就能翻译完一年的真题,我先是不看答案,自己去翻译;然后看着真题,一点点的去研究;最后就是听讲题视频。这样下来一天我大概用半小时的时间就能完成。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多久翻译完的,这个你可以看看视频。
Part3 9月–11月中旬
1、阅读
①9月–10月中旬 :
近十年阅读开始第二遍 过程跟第一遍差不多,不同的是一天研究两篇,翻译全文变成翻译长难句,重心在分析题目方面。关于做题的技巧什么的,后面我还会讲。
②10月中旬-11月中旬
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是把近十年的阅读又重复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单词短语没什么大问题了,重点是分析题目。
3、单词
从9月份开始我的单词记忆还是真题+单词书+app 就不详细的说了。 4、完型新题型
我是十月份开始一天一篇交叉的做的。
对于完型来说很多人说平均分都是2/3分,但是我觉得最近几年的完型真的很简单,不用特意去准备,前期短语搭配背好了,这个时期完型做的真的很顺利。
Part4 11月中旬–12月中旬 1、阅读
2、近三年的真题,12篇阅读,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
第一遍(20天,12月初就能结束)方法还是做题,分析题目;单词短语句子:没有一个不明白的单词,没有一个读不懂的句子。这个时候已经背了将近20年的单词短语了,两本单词书,几千个单词,所以再看这些真题里的单词就简单多了,背起来也没有那么费劲,更不用花太多时间,阅读翻译的话我就只翻译得我不太懂的句子和长难句,第二天早上还是全文口译。
第二遍(10天 12月15左右结束的)继续做题分析题目,记忆单词短语长难句。
第三遍(4天)一天一年把这四年的真题阅读又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 847管理学原理专业课复习
我刚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处于一个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交织的一个过程。具体情况是这样。我一般把一天划分成三段。早上是用来背书,一遍一遍地过专业课,每部分给一个小时。所以9月10月的上午可以算是强化阶段。下午有时候会留一个小时给其他科目,其他都作为专项的形式留给专业课,九月份看完了参考资料,十月份看完了题型分析(一个月一本书确实有点慢,当时也是心大),这可以算作是这部分专业课的基础阶段。期间还看了看大纲,做了专业课真题,以及部分名校的真题。
一定要做模拟题,研教新版练习题解析,不是依照章节,而是依照板块,更适合全面复习检测使用,有利于宏观了解。它的编排较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容纳了重要冲刺知识点,有利于难题型的解答。这本书都是历年预测真题比较准的,题的质量也都不错,有条件最好都买,买来一定要做,一些重点题必要的要背一背。
而且我考前自己猜到会出的题,因为看了真题就会发现重点还是挺集中的。此外,纲要的论述题有时候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比较前沿,需要有自己的看法。第一遍大体过一遍,第二遍自己看书整理笔记,第三遍做相关章节习题,并整理相关章节考过的真题和答案,内容实在太多,但要注意第一遍时要认真仔细过一遍,不能第一遍就开始圈重点,这样选择判断好多零碎的知识点就错过了;真题可以在第二遍第三遍时帮你确定考察重点。
专业课考试对于专业知识的考察非常细。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我采取的是跟大纲不一样的战术。大纲总结可能出大题的地方,总结重点就可以了。专业课不同,你想不到的哪个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有可能出题。所以,我几乎是全背,两本书从头到尾几乎都背了。但是背也不是只照着书上的内容背,要总结。总结会以什么形式出题,并总结出答案,整理在笔记上再背。第一遍整理笔记的时候要留出空隙,因为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看的扩展的书(有哪些书我在后面会介绍)上的内容,觉得有用的也要整理在笔记上,不断充实自己的笔记,并且反复记忆。另外这几年的重复出题比重加大,大家现在复习任务不重,闲时可以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解解乏,我当时就看了诛仙,确实很不错,不过应该是比较久的书了,原先我没怎么看过,它也陪着我度过了很多烦躁的时光。
专业课我认为考点实在是太碎了,像: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必要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者所处的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角色、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行政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的著作及成就等知识,都非常零碎,需要认真复习。而且不同学校的考试方向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不好一言蔽之地概括。建议大家前期至少踏踏实实先看三遍书(约数)这样对书上的内容有个大概印象,先别怕记不住,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每天都看一点文化,虽然一天可能看不了多少,但是多看几遍,这样比较稳扎稳打一点。,可以先背一下可能出现的考点,在心里有一个大概的框架,然后再一点点充实进去骨肉,先从小题做起,再自己总结。可以有一段时间比较专攻某一本书,但是尽量不要把一本书晾在一边太久,时不时还是要翻翻,潜移默化地增加自己的印象。除了多背书之外还可以多看看题,
网上各种题库也都是挺多的。
这个专业这个大多数同学可能掌握的不太好,而且在考试中相对也有很多陌生的题型。建议大家可以看自己学校关于专业方面的参考书,不一而足,只要找准一本书把他的主要理论掌握了就能在分析时找到很多突破口,不一定一味地求全而综合各家说法,关键是要条理清晰,在充分发现知识点中所反映的问题之后要能把他们解决掉,并找出对应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然后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把他们结合起来,然后再去能够正确的去解答出来,能自圆其说就齐活了,后期上手之后还是比较轻松的。前期可以以看为主,后期可以试着做一下,一定要做题,哪怕一星期就做一份题也要保持手感。
其实公共课也离不开做题,英语阅读理解所占分值较大,也最能拉开分数,但是阅读理解命题有比较强的命题思维和解题技巧,不熟悉命题思路的人即便能读懂全文,却可能选不对选项,而通过大量真题训练的人,只读懂部分段落,也可得高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中总结了很多好的解题技巧,其实边做题边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思路,过段时间就会发现,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大同小异。政治不能只背诵也要多做题,多看李凡《政治新时器》里的解析,结合解析来做题,认真研究试题的题干及选项,分析正确选项的特点,分析错误选项的陷阱以及常见套路。做材料题时,要学会如何分析出答题点,要注重材料题问题的本质,分析题眼。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复习定会事半功倍。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我们继续聊专业课。
这门课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怕多看几遍,专业知识看多少遍都不多,因为每遍都有新收获(没有就说明看的不到位),而且在看书的时候,请尽可能细致一些,因为课本的出题点是非常细碎的,如果觉得把握不好重点,可以结合历年
真题,标注好出题点,或者就硬着头皮看下去(反正第一遍看书那些特别难懂的东西大约你也是记不住的,要是一遍就能懂就能记得住你也不会来看我的经验了)
专业课是一个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相结合的过程,他确实有很多需要理解的东西,如果有人点拨一点可能会好很多,而且也有很多帮助理解的记忆术,例如:霍桑实验的结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各管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或思想、组织环境的分类、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盈亏平衡点的基本计算公式、战略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区别、滚动计划法及其特点,优点、组织设计的层级化划分、人员配备的概念与特点、绩效考核的定义与意义,程序与方法、管理与领导的不同、领导特质理论、等,不过那也是建立在你已经对课本内容很熟悉的基础上,如果只是看前两遍的话,遇到的问题大多还是因为看的不仔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大家都懂,现在时间还很充足,足够大家静下心好好看专业课。它还有一个特殊性是,是需要一定的题量来检测自己的复习程度的,因为有些学校的题可能会出得比较活,在看了几遍书之后可以试着做做题,这样也有助于自检不足,找出疏忽的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最后在啰嗦一下吧,考研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总是会自我怀疑甚至怀疑人生,也会碰到对你的梦想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人,这时候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外界干扰,坚持下来的人一定会有好结果。
下附我自己曾经用过的一些资料截图,我都在high研网和high研app里面做了分享,大家可以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