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

以下是关于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

刚上高一时,小亮意气风发、充满朝气: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一所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的未来。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到了高三,他变得越来越没有动力,变得越来越贪玩。当然,学习成绩也日渐下滑。父母知道小亮的情况后,一直絮絮叨叨地对他说了很多,从父母的言语中他听出了他们的失望。面对自己的未来,面对父母的失望,面对已经到来的高三,小亮感到苦闷、彷徨……

原来,升入高中后的学习生活并非像他最初想象的那样顺利,他认真、努力地去学,可是成绩并没有像初中那样‘回报”他。几经努力,看着很多人还是走在自己前面,他很难接受,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渐渐的,他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是他后来变得贪玩、不思进取的主要原因。

进入高三之后,随着高考的渐渐临近,加之学校、家长以及周围紧张氛围的扰动,不少高三孩子的紧张感、压力感会增强,人也变得更加敏感。一些孩子面对高考,面对成绩的波动,

·

面对身边高手们的“精彩表现“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自卑”。这种‘自卑”往往和自己对目标的实现没有充分把握,对自己内心力量的感觉不够有关。对高三的孩子而言,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自信,父母又该如何陪孩子跨越“自卑’障碍,让他们充满信心和力量呢?

过去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一直拖到高三,让问题才变得更为复杂。小亮就属于这种类型,他最初遇到的是适应问题,但面对问题他选择了逃避。他一直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做回原来的那个“自己’。可是,自己后来的努力好像都“没有效果’,他就觉得自己和原来的自己相比“差得很远”。面对这类孩子,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而不是指责、批评甚至表现出极度的失望。然后和孩子一起回到问题的起点,让他试着去面对问题而不是继续逃避,和孩子一起去接受那个不完美的、比自己期望要低的“孩子”。最后从孩子目前的现状出发,让他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有的家长可能觉得都高三了,努力也晚了。其实,对这类孩子而言,他们原来的基础比较好,如果调整好了状态并确定合适的目标之后,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还是可以取得属于自己的理想成绩的。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态,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功成名就,光耀门庭。所以,一些父母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而给孩子定

·

一个目标,让孩子考入全班、全校甚至全市前多少名,对成绩的关注挂在嘴上、写在脸上。过高的目标对孩子来说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桃子”,结果反而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孩子感觉目标遥不可及。那些听话、温顺的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包袱背在身上,拖着包袱前进,而这个包袱在孩子前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得越来越重,让孩子的内心力量变得越来越不足;而那些个性倔强、叛逆的孩子可能就会表现为和父母对着干,甚至“破罐子破摔’。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孩子的引路人,如果对孩子的期望过高那就必须降低自己的期望,因为只有我们的期望和孩子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时才是能够实现的,否则对孩子来说只能是干扰他前行的障碍。

成绩波动是高三孩子和家长都需要面对的,也是让一些高三的孩子们反应敏感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由于自己身心状态、试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成绩波动对孩子来讲是正常的。就像一个射手不可能永远保持在十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永远保持成绩在某个位置。但是,当成绩出现波动时,由于自身性格、环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可能会感觉自己对未来无把握,觉得自己内心力量不足,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此时,作为家长,要做的是引领孩子跳离成绩波动本身的情况,把注意力放在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上。学习就是一个“遇到问题一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问题不断解决的过程

·

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过程。高考之前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发现问题继续进步的机会。

“攀比”是不少父母们的共同心态,对高三孩子的父母而言更是如此。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中他们会拿着孩子去比较,跟孩子的相处中他们也会让孩子和别人去“攀比”。当别人的孩子拿了奖或者获得了好名次,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唠叨一番。可能父母的本意是给孩子一个榜样,好让孩子去学习,希望孩子能像榜样那样去做。但是,对于孩子尤其是高三的孩子而言,他们正处于自尊心很强的时期,加上高三的压力和敏感,此时的“榜样”对一些孩子而言,可能是一个“包袱”,一个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波动、影响孩子静心去做事情的包袱。所以,作为父母,适当关注孩子的情况,在孩子遇到问题并需要帮扶时扶一把就够了,不要有意无意地再去给孩子找‘榜样”。

为了高三的孩子能学习好,很多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孩子衣服不用洗、房间不用管,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静心学习,把自己的性格都给“改变。了。本来“高嗓门”的变得“和风细雨”,本来“严厉刻板’的变得“和蔼可亲”。父母们可谓是用心良苦,而父母的这些付出,孩子们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希望通过努力,用成绩来回报父母。而这时,孩子一旦遇到波折,感觉自己状

·

态、成绩不理想而内心力量又不足的时候,就会感到‘回报’无望,这也会降低孩子的自信。作为父母,不要过于关注高三的孩子,更没有必要把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都包办,高效的学习也需要劳逸结合,对孩子而言,那也是一种调节和放松。 当前,“好大学=成才”还是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家长、老师和社会中的不少人都会用这一观念去影响处于高三的孩子。而孩子的内心其实也在与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接触中接受了这一观念.他们内心都渴望能考入一所“好大学”。那样的话,在社会看来,在周围人的评价看来,自己才是真的“成才了’。如果自己没有希望进入好大学,或者自己有希望但没把握考入好大学的孩子都会因为这个观念而降低自信。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考入一所好大学可能对今后的发展有利,但不等于说考入好大学的人将来一定更成功,更不等于说考不上好大学的人将来就不能成功,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在发展、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和努力。 作者简介

郭向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淄博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聘专家、山东淄博万杰朝阳学校学校心理咨询室主任、专职心理教师。12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小学生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问题、亲子沟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

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以下是关于自信,有时就来自家长,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自信,有时就来自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etkb7s9re3cwgi893aj3uh255c6he00c7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