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谈沉降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谈沉降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讨论)

孙楚

1沉降概念

附加应力作用下压密而引起下沉,使土体地基或结构物的垂直变形下沉。特别是不均匀沉降,会使结构物发生倾斜、开裂以致不能正常使用。 2沉降的原因及危害

结构荷载差异太大,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引起结构的变形,使结构的内力发生变化,在薄弱的部位就会产生沉降。也有可能是基础下地质构造不均匀,温度和地下水的变化。季节性的变化一般出现在冬季的地基冻胀,这些原因都会出现沉降变化。 3观测点

3.1观测点

观测点是沉降观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它是沉降观测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观测数据能否反映出结构物整体沉降趋势和局部沉降,所以应该合理布设沉降观测点。

3.2观测点的布设原则

布设观测点之前,应对建筑结构、施工工艺、现场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观测点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设计后实施”先选能控制整体的控制点,后根据局部特征进行调整、加密,了解整体结构物受力的结构形式尤其是以框架结构为主的结构物。

3.3布设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设置高度为高出室外地坪300mm,均匀地分布在构造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所以在布设观测点的时候特别注意,观测点一定布设在结构物受力体上,以利于更准确的掌握沉降变化,不是直接传力和受力体,不能布设观测点。

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砌筑小阴井加以保护,宜选在下列位置:

A、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1

B、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荷载分布、不同基础类型、不同基础埋深、不同上部结构、建筑裂缝、后浇带、沉降缝和伸缩缝的两侧,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C、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宽度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的承重内隔(纵)墙设内墙点,以及框架、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体系的楼、电梯井和中心筒处;

D、筏基、箱基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处;

E、多层砌体房屋纵墙间距6~10米横墙对应墙端处;

F、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墙轴线上,以及可能产生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处;

G、高层建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对应尽端处;

H、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滨(沟)处;

I、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J、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构筑物,应设在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4沉降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及观测要求

4.1沉降观测的测量,应使用精密水准仪,优先采用精密水准仪DSZ05或DS05,具有测微装置的,最低使用DS1水准仪。

4.2观测时应注意问题

1记录时;资料填写清楚,如日期、天气、观测者、立尺者等 2控制点及架设水准仪位置,地面坚硬,不会出现缓慢下沉及塌方。 3观测点选定后,在旁边做明显标记。

4观测点平面清理干净,以免有尘土等影响数据。 5观测时天气,温度,都选择最佳的时机。 6烈日下观测时,用伞遮挡阳光或停止观测。 7控制点经常复核,确保无误。

8视线模糊或有物体阻挡,不能进行读数记录,必须清晰、稳定时读数。

2

9原始数据,记录清楚、明确。 10随时观测、随时检测复核计算。

11水准气泡偏时,应及时停止作业,重新调整。

12每次观测水准路线应用闭合水准路线,不转站是也应闭合,起复核作用。 13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不宜设站。

14观测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 完成变形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变形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变形观测认真做好记录。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基准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基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 1、初测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初测应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2、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

应依据施测方案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重要建筑,可在基础完工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和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每增加荷载的25%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封顶后1~2月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沉降速度≥2.0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沉降速度≥1.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各个阶段的复测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的期限一般规定如下: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若沉降速度小于0.01 mm/d ,根据沉降曲线

3

分析,认为已经稳定,可以停止观测。

4、对于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6观测沉降点及数据整理 6.1沉降观测成果的判定:

1.沉降观测的闭合差大于±0.6√n(三等水准测量)、大于±0.3√n(二等水准测量)(n=测站数)时,此观测成果作废。

2.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差异太大时,应及时观测第二次,以确保建筑物沉降量。 3.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d,并且短期内无终止趋向时,评定为危险状态。 4.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7沉降计算

图7-1

7.1高程的计算

已知A点高程,求B点高程(标高) 例:A点高程为78.65求B点高程?

将水准仪放置于A、B两点距离相等处,将水准仪调整水平状态,将水准尺(标尺)立于a点读的读数1.538,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处向b处,并将将水准尺(标尺)立于b读的读数1.245

4

计算如下: HA=78.65

高差hb=1.538-1.245=0.293 HB=HA+hb=78.65+0.293=78.943 所以B点高程为:78.943

注:如果是后视点a减去前视点b为负数 Hb=a-b=1.538-1.646=-0.108 HB=HA+hb=78.65+(-0.108)=78.542 8测量误差分析 8.1仪器误差

8.1.1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仪器校正后,还存在I角校正残余误差;仪器长期使用或受震动影响,使望远镜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这种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误差大小同仪器与水准尺的距离成正比。这种误差的控制方法是:将仪器尽量安置在前、后视距离相等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消除或减弱此项误差的影响。 8.1.2水准尺误差

由于水准尺刻划不准确,尺长变化、弯曲等影响,水准尺必须经过检验才能使用。1、尺的接头误差的影响,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在水准测段内用同一根尺子,并把测段站数目布设成偶数站。2、尺的零点误差的影响,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在一个水准测段内,两根水准尺交替轮换使用,即在本测站用作后视尺,下测站则用为前视尺,并把测段站数目布设成偶数,则在高差中相互抵消。标尺的零点差可在一水准段中使测站为偶数的方法予以消除。 8.2观测误差 8.2.1人员本身

观测人员必须熟悉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器的操作规程,并且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具体情况能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对观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分析出原因,能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水准网平差计算。由于每个人使用仪器和读数的习惯不一样,如果变换观测人员,就容易引起仪器操作误差和读数误差。控制方法:在每次观测时,保证人员固定不动,减小观测误差(偶然误差),这对提高沉降观测精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8.2.2视差影响

5

浅谈沉降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 图文

浅谈沉降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讨论)孙楚1沉降概念附加应力作用下压密而引起下沉,使土体地基或结构物的垂直变形下沉。特别是不均匀沉降,会使结构物发生倾斜、开裂以致不能正常使用。2沉降的原因及危害结构荷载差异太大,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引起结构的变形,使结构的内力发生变化,在薄弱的部位就会产生沉降。也有可能是基础下地质构造不均匀,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erag8545t9da6a52gje3fmdy9ul8q00gg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