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综合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综合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温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南宋初,为避金兵,北方士绅平民纷纷来到温州,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民间伎艺云集于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南曲戏文就在这样的土壤中孕育、萌发。关于南戏形成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南戏产生的重要条件 B.南戏的形成得益于当时的各种艺术形式 C.南戏的产生受到杂剧艺术的推动 D.市民阶层对艺术的需求促进了其形成 2.“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是(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陈洵的《海绡说词》中载:“南宋诸家,鲜不为稼轩牢笼者,龙渊、后邨、白石皆师法稼轩者也。二刘笃守师门,白石别开家法。”这说明( )

A.宋词的各种流派争鸣 B.辛弃疾开宋词新流派 C.辛弃疾对宋词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D.辛弃疾后词派始分流

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5.诗以言志,文以载道。对明清时期的官僚制度、科学举制、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6.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7.据一些学者统计,《论语》中有关于自然知识的资料共计三十五则,其中天文资料六则、理论资料八则、动植物资料二十一则。这说明《论语》( )

A.是一部科技色彩浓厚的著作 B.是我国古代科技记载的开山之作 C.虽是人文著作但渗透科技因子 D.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8.《诗经》在《七月》中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在一些爱情诗中又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

1 / 5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综合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9.“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这是下列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10.“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应是( )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太平御览》载:“古无纸,故用筒,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以纸代简得到普遍推广最早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北宋

12.“自唐末五季以来,始为印书,极(意为最)于近世,而闽、浙、蜀之锓梓(刻书板)遍天下。”北宋官府将大量书籍印板集聚于国子监等机构,印制《文苑英华》《齐民要术》等书籍,颁赐各地,仅收少量成本费。此材料反映出北宋时期( )

A.活字印刷术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 B.民营印刷业逐渐超过官营印刷业 C.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D.政府刊印的书籍主要在市场流通

13.在《韩非子·有度篇》和《鬼谷子》(注:战国时期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磁体的指极性”的记载,其中《鬼谷子》中记载说,郑国人在深山密林中采集玉石时,为了不迷失方向,带着“司南”;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描述过《司南》,说它像只水勺;而到宋朝指南针才普遍地应用于航海。这说明( ) A.战国时期我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B.战国时期司南开始广泛地运用于生产领域 C.战国时期我国已发明指南针 D.指南针是历史积淀发展的产物

14.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1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2 / 5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综合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6.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7.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8.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19.蔡星仪先生在谈到八大山人(注: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别号)的绘画美学思想时,将之总结为“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如右图)。这说明朱耷的绘画( ) A.体现了文人意趣 B.重在描绘自然风光 C.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 D.重在探究人性本身

20.乾隆中期以后全国各地剧种集中于京华,加上早已雄踞剧坛的昆曲、高腔提供了无比深厚的戏曲艺术的积累,促使了京剧这一优秀剧种的诞生。这说明京剧( )

A.是全国所有剧种融合的产物 B.是多种剧种融合升华的产物 C.是北京优秀戏剧文化升华的产物 D.是雅俗两种戏剧文化融合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认为,判断史实的标准要依据‘新异性’标准,就是该史实在人类社会中富于“内容的特殊性”,其新异性乃是相对于同一特殊的历史范围而定。同一事情,对于同一民族或地域的历史而言,与对于全人类的历史而言,其新异程度可以不同。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用“新异性”这个概念解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对中国和对欧洲社会的不同作用”。(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清晰条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 / 5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综合卷: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综合卷: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温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南宋初,为避金兵,北方士绅平民纷纷来到温州,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民间伎艺云集于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南曲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eq980rdp51cf865breu5a66i6tmb7010t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