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放牛》
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间小调,旋律流畅细腻,音调顺畅平实,朗朗上口,为五声调式,2/4拍。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三乐句节奏相同旋律相仿;二、四乐句前半句完全相同,后半句旋律相似。这首《小放牛》将中国的神话传说编进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中,用借喻的手法赞扬了赵州桥工艺设计之新颖精湛,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是根据河北民间小调的旋律变化重复发展而形成的,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以唱、念、做、舞的形式来表现叙说的故事。剧中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故意发难,要村姑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地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小调来,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但对民歌与戏曲的听辨及情感的驾驭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对音准的把握还要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戏曲与民歌。如何能够在课堂中吸引学生,是我在这节课前必须要想的问题。我从与歌曲有联系相关的文化入手(比如图片、著名歌唱家等)。这节课主要是学唱河北民歌《小放牛》。主要以听唱法、识谱、对比聆听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美感,把握歌曲的节奏及其音准,初步了解中国戏曲与民间音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的关系,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小放牛》的听、唱、演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体验京剧《小放牛》唱、念、做、舞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创设情景,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
①聆听河北民歌《小放牛》及学唱,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民歌,掌握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②欣赏京剧折子戏《小放牛》,让学生能用自信、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京剧折子戏《小放牛》,并从中感受京剧兼收并蓄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唱河北民歌《小放牛》并能自信地演唱或表演。 教学难点
青春期的学生勇于大胆表现自己:如:对白的模仿,个体展示、学演折子戏等,另外体会京剧的韵味以及一字多音、八分休止符的正确演唱等。 教学方法
欣赏、视唱、模唱、合作探究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核心素养学习
1、放松身心,在音乐中练习吸气与呼气 2、模唱练习 (气息练习) 3、识读谱练习
①
②
4、和声练习
二、聆听?交流?导课
1、导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播放两个版本的河北民歌《小放牛》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一切原动力,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因此在课堂一开始先让学生欣赏两个版本的河北民歌《小放牛》,体会演唱形式的不同,让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并在欣赏后,带领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对唱,歌曲中讲述的内容,为下一环节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感受?体验?歌唱
1、欣赏演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体验民歌,询问学生欣赏完音乐的感受。
(2)复听音乐,复习拍号与指挥图示。一边欣赏一边打拍子。掌握《小放牛》的曲式及乐句。
(3)重点掌握乐曲中的难点节奏型,跟唱音乐,解决重难点乐句。 (4)跟琴完整演唱,分男女生,进行对唱。
(5)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歌曲的创作特点,(换头合尾,同头换尾)乐句之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分析歌词,并让学生理解小放牛并不是关于放牛的歌曲,只是一种欢快的曲调,是一种民歌体裁。歌词可以根据旋律任意填唱的,随范唱轻声的演唱,进一步体会此民间小调流畅细腻,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2、体验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
(1)聆听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
①介绍《小放牛》的剧情,《小放牛》是一出儿童及青少年专场演出中必不可少的优秀剧目,全剧只有20多分钟,我们教材中只截取了其中的片段,剧中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故意发难,要村姑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地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小调来,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②并让学生比较与河北民歌《小放牛》的联系,
听后回答师总结:京剧《小放牛》就是根据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的旋律变化重复发展而形成的。
(2)聆听京剧传统折子戏《小放牛》,对比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看看京剧都进行了哪些细微的改编?欣赏完之后,进行逐句分析、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京剧《小放牛》在旋律和唱词上都进行了细微的改编,由此可见,我国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它能够很巧妙的将民间小调融入到它的唱腔当中使其更加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