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材料二 如图。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 10.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城市化问题,请列举上海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你能列举两项吗?
(3)从乙图气候资料看,反映了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效应,从气温和降水现象分别分析产生这两种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 )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 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D.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
2.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 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城市化率的高低表明农村劳动人口转移了多少。如果城市化率高,说明农村转移人口多,人口红利实现也多;反之,说明人口红利尚未实现或未充分实现。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国家中,人口红利潜力最大的是( ) A.越南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D.马来西亚 4.对图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菲律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B.印度尼西亚城市环境恶化 C.马来西亚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泰国城市中心出现空洞化 【拓展延伸】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