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练后思悟

思考1: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读懂诗歌?要重点抓哪些内容?

思考2:“会而不全”(会答但要点不全面)是解答古诗主观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题型研训一 客观题——掌握设误类型,准确比对判断

[知能精要]

分析选择题型的“3大特点” 考查全面 选择项主要是从诗句的内容、结构、意象与意境、作者情感与主旨、艺术手法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集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于一题。 设误细微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无论是选择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读懂助手 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原诗的过程,答题答对了,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因此,它是帮助理解全诗的极好的“拐杖”。 [解题策略]

设误点一:形象错误

主要包括形象身份理解错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不当等。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B.“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到炉火燃烧的情形,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的实景。

C.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 D项,“壮志难酬”理解错误,诗歌中看不出“壮志”的影子,人物形象特点分析错误。 答案 D

设误点二:语言错误

语言错误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词句解释错误,第二种是语言特色(风格)错误。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 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作者的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解析 B项,词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此“门虽设而常关”

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而本词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的景况,体现了词人的“孤寂之心、忧愤之情”。 答案 B

设误点三:手法错误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等。有时也把一些常见的诗歌常识弄混来设置错误选项。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观胡人吹笛① 李 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②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 ①天宝十一年,诗人春游广平等地,旋又北游蓟门,秋抵幽州。一路上目睹了安禄山骄横不轨的情形。次年秋天,诗人由北方来到南方,写下此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②梅花:《梅花落》,笛曲。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叙写感慨的由来,为下面的叙事抒情做了必要的铺垫。

B.颔联侧重写景,“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山的清晨更为疏朗。

C.颈联直抒胸臆,笛声和现实交织在诗人心中,一个“愁”字概括出闻笛的感受,“泪满”则更是写出了诗人感慨良深。

D.尾联融景生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不禁替君主忧心。

解析 B项,“侧重写景”错,这一联是侧重叙事,是说十月诗人在敬亭山听胡人吹《梅花落》笛曲。 答案 B

设误点四:情感错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其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思想感情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感情基调是喜乐赞叹的,其风格是雄浑壮阔的。 [典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①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②近,日暮空闻钟。

【注】 ①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②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圣地。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 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治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 D.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解析 D项,“超然物外的情怀”理解错误,应为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ehi55k95r507xn0uyq64mg6283nbb00q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