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3小题,9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立于尼山脚下,望看滚滚辽河, ,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于 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发出了类似的 ,以“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 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A、触目惊心 司空见惯 感叹 流失 B、触景生情 司空见惯 感叹 流逝 C、触目惊心 习以为常 感悟 流失 D、触景生情 习以为常 感悟 流逝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需要社会认同感,但自信的人认同感源于内部,讨好者的认同感源自外部。
B、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日公布了2024年度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 C、初三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心理专家提醒广大考生,考试成绩的高低与考前的睡眠状况有很大关系。 D、当初熊猫直播之所以破产,是因为当其他公司都在全力以赴的时候,唯有照猫直播,一路佛系造成的。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古诗文与互联网居于时间轴的两端,千百年前的古诗文,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飞速发展的互联网,赋予了新时代勃勃生机。
B.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始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
C.真正住在屋檐下的人,才能深切体会房顶漏雨的危害;深人民间社会的人,才能切身察知政令出现的问题。
D.欧阳夏丹说:中国惊艳背后的中国经验,有一股笃定,也有一股淡定。还是毛主席那句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一条路走到黑的家伙
①打开文学史,也许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些作家一生都在书写一个大的主题。当某个阶段会有一些旁逸斜出,但大体上还是一直向前的。比如托尔斯秦、鲁迅或李白、杜甫,再比如当代的马尔克斯和....
索尔·贝娄—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故事的背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固定化了。
②打开索尔·贝娄的书,发现他永远在写一个犹太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面对诉讼、黑人的逼迫,面临着黑手党和离婚等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有些不满足,会想:怎么又是犹太人?怎么又是这一类故事?但是作家特别自信,也别有力量,所以他们才一直这样写下去。这个难度很大。 .....
③一个画家可以无数次画一朵梅花,画几只虾、几匹马,画得再多、再重复,不但不被诟病,反而会获得赞美,他会因此称作画梅、画虾的大师,画马的大师。但作家不行。作家在写作对象以及其他方面的重复,一定会被指摘。所以从事文学创作,路会越走越窄。这次成功地写出一种人物,下次就得绕开,而且还得绕得很远;写出一种思想,以后离这种思想得远一点;采用一种结构,以后离这种结构方法也要有点距离。
④但正因为如此,文学对整个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思想和文化艺术的含量也最高。所以说文学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文化结构的核心。
⑤文学之所以具有这种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它具备极端的发现和创造的属性。这种创造形式逼迫创造者不断地走向深处和高处,直到最后抵达。
⑥可是那些大作家一生诠释的却几乎是同一个主题,表现的是同一个生活领域。因为这些作家有更大的野心,有特别的自信和能力。只有一般的作家才不停地变换,从主题到人物,再到故事。他缺乏持久的探索力和创造力,没有走向纵深的坚韧的开掘力,所以只能更多地求助于外部色彩的变化。
⑦杰出的作家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但是他们都挺住了,胜利了。他们作品的细节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人物
或场景似乎在某些时侯闪现过——如果耐心地读下去,又发现探索的重心已经转移了。不同的作品汇合起来,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河流。他们不断地拓展这条河流的宽度和深度。
⑧托尔斯泰也许一生都在写“托尔斯泰主义”,所谓的勿以暴抗恶。马尔克斯一辈子在写孤独和魔幻。福克纳总是写那个庄园,白人、黑人以及士地的故事。他们一生的主题是贯穿始终的,描述的生活领域也是相对稳定的。可是这非但说明不了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萎缩,反而表明了他们更加强大,更有自信。事实上只有他们才能够这样做。
⑨他们不需要外部色彩的装饰,不需要变来变去的机灵。他们走在一条大路上。
⑩当然,重复是可怕的,不仅是情节的重复,还有语言的陈旧、思想的停带、意境的狭窄。故事倒是容易出新,描写领域也容易挪移,但是对于艺术和思想的开掘,对于人性经验的延伸,往前走一寸都是困难的。
?杰出的作家在这些根本的方面是日益精进的,在一些领域、一些方面持续追究、寻根问底——只有不会阅读的人才会说他们重复,不知道这种“重复“,恰恰是最困难的。
(文/张炜,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词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旁逸斜出”是指作品的主题相对于以前有些变化。 B、第①段“固定化”是指作品的主题内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C、第②段“自信”是指作家相信自己能写好复杂困难的故事。 D、第②段“有力量”是指作家拥有把题材写好写深入的能力。
5、作者在第③段将作家与画家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画家重复创作就可以获得赞美。 B、作家重复创作一定会被人指摘。 C、从事文学创作的路会越走越窄。 D、作家后期的创作会被前期限制。 6、“重复创作”对于作家的要求很高,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重复”创作需要作家有持久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B、“重复”创作需要作家不断转移作品探索的重心。 C、“重复创作需要作家一生专注描写一个主题。 D、“重复”创作需要作家在各个根本方面日益精进。 三、(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7—8题。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白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悼亡诗以“梦”为线索,将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写,表现了凄婉诚挚的哀伤和思念之情。“江城子”是词牌名,“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词前的小序。
B、上阙写实,写梦前思念,表达对亡妻的死别之痛、相思之苦。“纵使相逢”的假设是不可能实现的,感情深沉、悲痛,而又无奈。
C、下阙写虚,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继而表达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
D、上阙词意虽不涉梦,但“思”是“梦”的基础,仍合“记梦”的题意。下阙运用了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诗情步步深化。全诗虚实结合,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8.下列选项中,诗情诗境区别最大的一组诗句是( )
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葬花吟》) B、“不思量,自难忘”——“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C、“小轩窗,正梳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D.“明月夜,短松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四、(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遗魏王及公子书 遗:致,送 B、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将:统率 C、留军壁邺 留:停留 D、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难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A、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瑰公子无忌待人仁爱,礼贤下士。各国诸侯因为他而十多年不敢施加武力打魏国的主意。 B、秦昭王进兵围攻邯郸,赵向魏王求救,魏王派晋鄙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援救赵国。
C、魏王因秦王的威胁改变了主意。公子因此被姐夫平原君责怪,说他不救急难,不顾亲人。 D、公子千方百计却也劝不了魏王,于是率领门客们赶往秦军拼命,要和赵国人同生共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五、(共1小题5分)
12、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六、(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恶之平庸
①在网上找到这个人的照片之后,我曾仔细端详他的脸:细长的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嘴唇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的大街上到处可见。但这又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叫阿道夫?艾克曼,曾作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根据对这个人的审判材料,学者汉娜?阿伦特写过一本书,叫《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不过此书的副标题更有名: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
② “恶之平庸”,通过这个词,阿伦特想表达的是:艾克曼--很可能也是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并非恶魔
或者变态,从他交待的材料及心理医生的诊断来看,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几乎可以说是“可怕地正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殊时代,可以无动于衷地杀害成千上万人。
③ “是纯粹的不假思索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罪犯之一。”阿伦特写道。不假思索,意思是,当有命令从上级传达过来时,下级就去执行。如果有一天有人追究罪责,下级就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多么合理的解释,几乎应该表彰其敬业精神了。
④最近我常想起“恶之平庸”这个词。原因是近期发生的事情:一个盲人,被封锁在家,既不允许出来,也不允许别人进去。但凡有人去看望,就被暴力驱赶,以至于有人戏称,该村庄已经成了中国著名的探险胜地。
⑤这个事情中,最令我好奇的,是那些参与看守、暴力驱赶来访者的底层公务人员或雇佣来的打手。这些人昼夜看守着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家庭,对前仆后继的“探险者”轻则驱赶,重则殴打。我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如此顽强地守在那里?如果仅仅是钱,是什么说服他们,那份看守的报酬比那个盲人的权利更重要?他们有没有其它途径,可以更安心地挣到维持生活的费用?
⑥我相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正如山西黑窑案中,那些每天路过黑窑但从未想到举报的人是“普普通通的人”。电影《盲山》里,那些联合起来看守被拐卖女孩的村民是“普普通通的人”,福建三网友案中,给三个网民因言定罪的法官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想象这些人爱打麻将,看《还珠格格》,唱卡拉OK,要是路上碰见个问路的,没准还会热情地指路。
⑦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这个链条全貌时,这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普通人甲,不过是那个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 乙是奉命把犹太人从家里押送到一个隔离区的警官;丙则是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丁只是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是负责收尸的清洁工……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600万人呢,他一天杀一个,也得杀一万多年。
⑧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个星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星期,哪怕是在一个实验的环境,角色就可以改造人性,这事想想真叫人不寒而栗: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年累月地藏身于各种制度化的角色中,而其人性又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被劫持到了哪一个星球?
⑨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再是我,而仅仅是“他”:张警官,刘处长,陈法官,李主任……如果是站在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为彻底的匿名,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免,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就是从自己所隐身的角色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一举一动负责的个人;是从角色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看到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⑩今天仍有无数“不加思索”的梦游者在体制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加思索”地转下去, 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问题。
13、阅读①到③段,简要回答,为什么艾克曼既“不是普通人”,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4分) 14、文中④—⑥段列举了许多“恶之平庸”的事例,请概括这些作恶者的共同特点。(4分) 15、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没有一滴雨会主为自己造成了洪灾”的语意。(6分)
16、阅读⑧—⑩段,说说“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这句话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期盼?(6分)
七、名著阅读(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8题
(甲)圣经这门课,神甫总是给保尔打满分。新约、旧约和所有的祈祷词,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上帝哪一天创造了什么,他也都记得一清二楚。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瓦西里神甫问个明白。等到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甫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手来,得到允许以后,他站起来说:“神甫,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年……”他刚说到这里,就被瓦西里神甫的尖叫声打断了:“混帐东西,你胡说什么?圣经课你是怎么学的?”保尔还没有来得及分辩,神甫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一分钟之后,保尔已经鼻青脸肿,吓得半死,被神甫推到走廊上去了。
(乙)保尔憋了好久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终于爆发了。他总是这样,一发起火来,动作就异常迅猛。“怎
么,你们这帮坏蛋、奸商,竟敢欺负人?”保尔像蹬着弹簧,两手一撑就蹿到中铺上,挥起拳头,朝莫季卡那副蛮横无耻的脸上猛力打去。这一拳真有劲,那个家伙一下子就栽下去,跌落在过道里的人们的头上。“你们这帮混蛋,统统给我滚下去。不然的话,我就要你们狗命!”保尔用手枪指着上铺那四个人的鼻子,怒冲冲地吼着。这样一来,局面完全改变了。丽达密切注视着周围所有的人,要是有谁敢碰碰保尔,她就准备开枪。上铺马上腾出来了,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也慌忙躲到隔壁的铺位上去。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上述两段文字中的事,分别发生在保尔生命中的哪两个时期?(2分)
18、阅读上述两段文字后,你认为保尔最终能成长为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原因是什么。(4分)
八(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7个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大事件背后的小故事向祖国献礼。该片将普通人生活变化与祖国强盛和时代的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令观者感动、自豪。上映后,票房火爆,好评如潮。爱华中学抓住这一契机,组织了以“开发电影中的学习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9、为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你们小组将围绕“好影片对写作的帮助”展开研究,请从不同角度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不少于三个。(3分)
20、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出租车司机张北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偶得一张珍贵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拿着票四处显摆结果丢了票(露“富”被四川男孩掉包“买”走),这幽默嘚瑟背运让人忍俊不禁。得知男孩是汶川地震儿童,掉包只为进场摸摸地震中遇难的父亲所修的栏杆,他将视若珍宝的票无偿赠送,这细微朴素的同情令人肃然起敬。在“看角色学做人”专题座谈会上,大家请你就张北京的某个特点,立足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谈谈你的收获。请写出你的发言。(字数100~120字)(3分)
九、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2024年10月15日是武汉市军运会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实施第一天,记者在早高峰探访了武汉三镇“军会专用道”,看到市民都在用实际行动欢迎军运会的到来。三镇只要设置了“军运会专用道”的道路,社会车辆都自觉避开行驶。一条条“空”出来的车道成为这座城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条专用道,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嬗变,也折射出民众对自己城市发展的态度。城市因你我而改变。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