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管理学原理复
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三、管理的性质:一是
07年6月长江大学“管
科学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同时注意大胆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一定的组织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必须是两个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有一致认可、自觉的目标)。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在组织内部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体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实质反映管理的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信息——管理的媒介、依据,同时也是管理的客体;目的——宗旨,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它的含义比目标更广泛。外部要素,如行业、原材料供应基地、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市场、技术、政治经济形势、政府、社会文化。③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⑤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即⑴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⑵管理管理者。⑶管理工人和工作。管
组织劳动,二是指挥、
监督劳动,即具有同生
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
的自然属性和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从[管理的活动要求来看,既要遵循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
现灵活的艺术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管理的二重性: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的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必然使得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五、管理二重性的意义: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管理学,认识我国的管理问题,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运用管理原理来指导实践以及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我们遵循管理的二重性,认真总结我国历史上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继承和发展我国已有的理理论、技术和方法,采取有批判在吸收的态度和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融会提练,为我所用,成为我国管理科学组成部分。2、任何一种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同生产力水平、社会条件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
六、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有效的管理艺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因此,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七、管理与环境: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其中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环境因素。
八、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分为四种状况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九、管理学的特点:①一般性②多科性或综合性③历史性④实用性或实践性。
十、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1、管理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①生产力方面②生产关系方面③上层建筑方面。2、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战、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主要有:①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②执行这些职能涉及组织中的哪些要素③执行各项职能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理,采用哪些设计方法、程序、技术;⑤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阻力。
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1、管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学习管理学是提高各级主管人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3、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
十一、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2、系统方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系统是一种实体,二是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二者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可以说是案例分析、边学习实践以及带着问题学习等多种形式。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吸收和采用多种学科的知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发展管理学,为提高我国管理水平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学发展史概述:18世纪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到现在管理理论形成阶段。
二、管理学理论的萌芽:中世纪后期,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逐渐成为世纪的中心。意义:①促使人们认识和意识到管理是一门具有独立完成整体系的科学,值得去探索、研究、丰富和发展。②预见到管理学的地位将不断提高。③区分了管理的职能与企业(厂商)的职能。
三、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亚当·斯密《国富论》(1976):塞缪尔·纽曼《政治经济学原理》(1835);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艾尔弗雷
德·马歇尔《工业经济学原理》(1892)。涉及的管理问题:(1)关于工商关系(2)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3)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4)关于管理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美国出现“管理运动”19世纪未至20世纪30年代。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法约尔及其管理理论;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五、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六、“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⑴卡尔·乔治·巴思,美籍数学家。⑵亨利·甘特,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⑶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雷斯夫人在
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⑷哈林顿·埃默森。
七、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一)法约尔及基管理理论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⑴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⑵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⑶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⑷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⑸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⑹管理活动(其是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活动)。2、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二)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作用。4、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5、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三)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1、个人理解这个命令。2、个人认为这个命令同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3、个人认为这个命令同自己的个人利益是符合的。4、个人有执行这个命令的能力。 八、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一)研究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1、雨果·孟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研究。2、梅约及其霍桑试验。试验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接线工作室试验,第四阶段:
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梅约《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霍桑效益:(1)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2)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理论(3)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4)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理论。
九、管理科学理论:(1)运筹学(2)系统分析(3)决策科学化 十、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