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知道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对比货币与一般商品,揭示货币的本质。 (2)能力方面
感受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场景,理解货币的职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习树立诚信意识。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发表致辞高一新生的欢迎辞并追问:进入高中学习的目的?你觉得在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情”和“钱”。(目的:为树立正确的货币做准备)
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面对这样一张薄薄的纸片,联系我它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它是什么?从哪来?能做什么?为什么?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探究】(一)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问题1、来学校报到前父母为你准备了哪些东西?要求学生对所列举的物品进行分类:购买的物品、自制的物品。
对“购买的物品”进行概括,进而认识商品的含义。
问题2、放衣服的皮箱、母亲编织的毛衣、亲友奖励的学具、你呼吸的新鲜空气和享受的明媚的阳光,这些东西是商品吗?为什么?
活动3、要求学生用从属构图理解“物品”“劳动产品”“自然物”“商品”相互之间的关系。 2、商品的基本属性
问题1、父母为什么要要花钱购买那些商品呢?
“对我们有用——能满足我们某个方面的需要”“别人生产该产品耗费了劳动” 提示:为什么要买?为什么要花钱?
教师明确: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具基本属性。
问题2、他们在为我们选购那些商品时普遍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说明了什么?这对于当前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何启发?
教师总结:“物美价廉”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普遍追求的原则,这反映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生产和经营者要努力生产低成本的合格甚至优质的产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新课探究】(二)货币的本质
导语:现代生活离不开商品,购买商品是离不开钱的,钱在最初的形式是“货币”, 那货币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呢?
1、货币的产生
情境1、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甲乙丙丁四个人带着自己的产品来到市场:
持有商品 想购商品 交易情况
甲: 大米 锄头 成功 乙: 茶叶 竹篓 不成功 丙: 锄头 大米 成功 丁: 竹篓 盐巴 不成功
问题1、甲乙丙丁四个人的交换都能成功吗?为什么?
结论:物物交换的过程时代,需要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交易才能进行;否则,无法达成交易。 问题2、乙为了得到竹篓,他会怎么做?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哪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问题3、你能否想到一个方法,促成交易率的提高呢?
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引导出“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问题4、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出了这样一些商品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牛、羊、贝壳、布匹、金银……请大家讨论这里的哪种商品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为什么?
归纳:金银的优点,认识到必须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并告诉学生这样的一般等价物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
问题5、请大家总结一下货币的含义,请大家谈一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归纳: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货币,一种商品只有当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问题6、通过前面的学习,有同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货币就金银,金银就是货币”。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小结:商品与货币有着密切的联系,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出现以在商品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学习 【新课探究】(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导语: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具有一定的价值。那个么件商品的价值几何呢?
情境一:老王劳作一年,卖了几头猪、一些粮食及及其它一些农产品,收入20000多元。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于是他进了一家商场的电器销售部,出现这样的情景:
你好!请问你想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