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文献综述

自2001年11月,经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试点组建的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农村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而改制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立农村商业银行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推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进行分析,学术界并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2]:

林毅夫(2000)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观察到的信贷短缺可能是由于区域的不平衡,缺乏资金的横向流动、对机构农业信贷的总体限制以及非正式信贷市场发育不足造成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性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韩俊(2003)通过对农村金融体制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在于,一是彻底解决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所有权不清晰,法人治理机构不完善,管理水平低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二是通过加强对金融中介的监管、放松利率管制等措施,创造一个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有利环境;三是重新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活力的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三农”、社区和中小企业。这些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辅助中小企业,客户的素质普遍偏低,经营产品的波动也比较大,不确定性比较大,具有它的特殊性。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银行界新生事物,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充分,主要集中在发展道路和经营模式上。对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陆建生(2004)提出了农村商业银行应该跨区域发展的观点。由于农商行自身经营地域范围较小,当地产业的单一化,使得农商行面临着较大的行业风险,只有通过跨区域经营,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谈俊请(2006)对苏南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指出农信社改革并未彻底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张丽云(2007)探索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分析其面临的各种困境,认为提高农商行核心竞争力是深化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李晓建(2009)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市场定位不明晰的问题,逐渐减弱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在业务幵展方面也缺乏创新,不能有效的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同时仍存在着产权改革不彻底等制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3]。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处于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地位,它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总量相关,另一方面联系着广大的微观经济主体。商业银行的性质使得其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风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大幅加强,但是在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监管能力的研究。 二、关于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文献综述

可编辑

.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大批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风涌进入市场,而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大多寿命很短,除去自身管理问题,中小企业面临资本市场融资困难的局面一直都未得到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兴股份制改造后的银行群体,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视野,但是从农村商业银行角度,如何才能在合理贷款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成为了很重要的命题。本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分类与管理问题的研究。 1、国外文献综述

经济发达国家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研究比我国早许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问题,就因为麦克米伦缺口的提出而引起关注。接着,国内外的学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信贷约束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专题探讨和研究。

《麦克米伦报告》是Maclnilian爵士在1931年提出来的,他指出,中小企业即使能从金融机构中获得有担保的长期资金,但其仍然短缺长期资本,单靠投资人在创业初期投入的资金,已经远远达不到经营的需要,如果企业又无法通过公开途径融得资金,这种企业的短缺就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后来这种金融制度中存在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壁垒现象就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许多学者认为问题的主要根源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或渠道太少、市场失灵或存在高度的非自然垄断,导致无法进行融资,以致金融缺口的产生[4]。

20世纪70年代,Weston与Brigham提出了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他们在理论指出,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金融成长周期。企业的融资需求及选择会随着业绩和信息透明度的变化、经营记录发生改变。周期理论只是对企业融资路径进行了一般描述,由于企业的规模、年龄和信息不透明程度等并不是完全相关,所以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小企业。

1994年,国外学者Banerjee等人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能够节约信息成本,具相对的信息优势。在信息优势相关理论中,这些学者提出了 “共同监督”和“长期互动”两种假说:“共同监督”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因为不能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经营、财务等状况,无法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的监督和制约,但是,在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这些中小企业因为具有共同利益,会自动自发的进行相互监督,而这种自动自发的相互监督会比来自银行方面的监督更加有效,同时监督的力度也会更大;“长期互动”假说认为,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应当专门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在双方长期的金融业务合作过程中,中小金融机构会逐渐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信用状况等金融机构所需要的信息,在这种互动式的合作过程中,会有效地以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1981年,斯蒂格利茨和韦兹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该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更加难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原因。因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较为突出,容易导致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上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优质资产,经营风险较大型企业风险大,信誉度也较低,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非常谨慎。因此,银行优先把信贷资源配置给信誉程度高、风险程度低的大型企业,甚至把大型企业的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从而限制那些资信度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中小企业借款。因此,较大型企业而言,在银行信贷配给中,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美国学者Berl in和Mester (1997)指出,银行要想解决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

可编辑

.

称问题,需要在和企业在业务合作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保持长期联系沟通的“特殊关系”。因此,根据这种关系的特征,他们将商业银行的借贷划分为关系型借贷和交易型借贷两种,其中关系型借贷灵活结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将难以规范和提供的财务报表、税务报表、资产证明等银行这样需要的“硬质信息”,有效转化为一些便于获取和传递的“软质信息”,从而改善中小企业先天不利的贷款条件,弥补因无法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造成的信贷缺口,这种关系型借贷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001年,尼尔.格雷戈里,斯托伊安.塔涅夫在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中指出,民营企业融资只要依靠自身来解决,要引入民营产权,要加强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是发展中小企业信贷的关键步骤。

由此可见,国外对中小企业信贷研究的成果很是丰硕,国外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控制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我国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2、国内文献综述

高正平(2004)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表面上反映的是融资渠道狭窄,但从深层次来看,这与信息不对称强相关的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奕谨崇和于学花(2005)认为,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其信贷资源配给不足,信贷配给既要受到在市场约束下的信贷配给的制约,又要受到传统计划、惯性作用、经济体制约束的信贷配给的制约,在“双重信贷配给”的制约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过度介入、信息不对称和内生融资约束。

顾雁峰(2006)对欧洲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策略研究进行了介绍,总结得出其业务流程三查紧扣、风险防范流程电子化等值的借鉴的经验。

黄臻(2006)指出“太过分强调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只是在理论上追求完美而无视实践上的紧迫性”。他认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企业融资应该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应当是当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

胡红业(2010)在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的分析中指出: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的借款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范围大,因而中小企业信贷更加分散。 同时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严重不对称、抵质押物缺乏、企业管理落后,所以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更高,并要付出大量企业甄别和贷款管理成本。 但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贷款的议价能力比较强,贷款利率往往大幅向上浮动,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益[5]。

胡亚萍、赵海香(2007)在总结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难点与对策的时候提及,当前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主要呈现为需求额度小、时效性强、期限短、对利率因素不敏感、需求品种多样化等特点。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商业银行尚未完全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制度和政策;其次,运营和管理成本较高,承担高风险的可能性较大;最后,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信贷人员缺乏积极性,阻碍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

何国勇(2008)认为我国银行业在防控信贷风险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包括信贷政策不稳定、政府干预业务、贷后管理薄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健全内控制度、设立风险防范基金等应对这些信贷风险的策略。王群(2008)认为商业银行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就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分类管理,化解金融风险,这是与金融风险存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相

可编辑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文献综述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文献综述自2001年11月,经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试点组建的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农村信用社通过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而改制来的股份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e9dn98uq23y3j84vsq02xzhu2kzfw009s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