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6.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 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可食用),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搅拌棒1根,课件,
学生材料: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学习单1份。
分组材料二:面粉2份,水2杯,搅拌棒2根
分组材料三: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搅拌棒2根,过滤装置2个(一次
性杯子上固定一块深色的棉布或滤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 16 页 共 43 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动画: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发现小毛驴背的糖和盐变轻了,那么糖和盐去哪里了?(学生讨论) 2.引导学生聚焦“溶解”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导学生聚焦“溶解”的话题,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二、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老师今天也带了些盐、红糖和沙子来,大家拿出来,看看这三种物体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2.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如果我们把这三样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你们觉得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了?
3.学生预测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4.等下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来研究研究。你能告诉老师分别是什么意思啊? 5.学生将三种物质分别倒入水中并观察、记录。学生汇报。
6.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轻轻搅拌搅拌,科学上我们的搅拌是有方法的(教师演示)。学生搅拌并观察现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7.指导学生将三个杯子里的物质静置3分钟,观察现象。
8.红糖我们看不见了,那它还在不在水里?学生尝一尝,知道盐和糖还在水里。 9.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颜色和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三、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面粉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那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
2.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并观察。学生汇报。你能不能看到面粉小颗粒? 3.指导学生将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布上,进行过滤,并观察,同时思考:面粉有没有溶解在水中?
4.学生汇报实验发现:加了面粉的水倒在布上,布上留下了少量面粉,而将盐水倒在布上,没有留下盐颗粒。因此,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5.老师还给大家一杯水,观察一下静置后的加了面粉的水,你有什么发现?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杯底有一些白色沉淀,说明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第 17 页 共 43 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7.引导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 四、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1.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那么它们能融入水中吗?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油能否溶解在水中。
2.演示实验:将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
3.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板书设计】
6.盐和糖哪儿去了
溶 解
第 18 页 共 43 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7.找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
学生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水槽、抹布;口哨塑料袋组合。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把空气装进袋子里
1.出示一个大袋子: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给你抱抱,你有什么感觉? 给你一个袋子,你能把它像这样装的鼓鼓的吗?同学们比较小,所以给大家准备了小袋子,成功的同学把袋子举起来。
第 19 页 共 43 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2.你是怎么把袋子装的这么鼓这么大的,能想大家介绍一下吗?
3.教师示范,用手撑开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紧袋口。如果再将袋子转两圈,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4.除了在教室里能把袋子装的鼓鼓的,你还想去哪里装一装呢?
5.注意:小组同学要在一起不能分开,装好了就立刻回到教室里来。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袋子装的最鼓保留的时间最长。 6.说说你们在哪里把塑料袋装满的?
7.是什么把你的塑料袋撑得鼓鼓的?(多问几位同学)大家把袋子放在桌上吧!
8.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科学课要学习的内容《找空气》。(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塑料袋在不同的地点兜空气,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可以将塑料袋撑得鼓鼓的。] 二、用多种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1.拎起一位同学的袋子,袋子里的空气去哪里了?你怎么知道它跑出去了呢?
2.除了看出袋子瘪了,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吗?(板书)
学生可能有的办法 教师引导策略 用力拍一下袋子,会有我来试试啊!你听见了什么声音?虽然我们没有看见空气出来了,啪的一声。 但是我们听见了它把袋子撑破的声音。这个办法不错。 你示范一下,建议如果将袋口缩小一点,感受可能会更清晰。你可松开袋口时将袋口靠近脸。 以像照片上这样两人一组做,也可以像他这样一位同学自己做。你们有什么感觉?是什么拂过脸颊? *号同学拿出你的袋子,在袋子上扎一个小孔,然后将小孔对着小组同学的脸,你们有什么感觉? 如果我们还是像刚才那样,将塑料袋的下方扎一个小孔,然后将塑把塑料袋放在水里。 料袋压入水中,你们觉得又能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号同学拿出塑料袋,我们试一试?你看见了什么? 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 老师这里有一个特制的袋子,袋口装了一个小口哨,如果我们挤压第 20 页 共 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