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四、黄鳝是食活性的肉食鱼类,主要摄食水域中的浮游动物反水性昆虫,网箱养殖以鲜活小鱼虾、螺、蚌及人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
五、网箱养鳝的病害防治:遵循“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预防、科学防治,调节好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的含量,黄鳝的疾病以发狂病、出血病最为多见,也是最难治疗的,只有平时多做好预防工作,调节水质,关注气候的变化及时做好预防,疾病防治时建议用高效、低毒、无刺激、无残留的药物,如生石灰、季胺盐类、碘制剂、醛类等药品,在养殖过程中饲料里添加微量元素和营养保健系列药品以补充饲料中的营养缺乏,增加黄鳝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一般每月驱体内肠虫一次。
六、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水质管理、投喂管理,防病防逃防敌害。 水质管理要求平时勤巡塘、勤观察、疾病早发现、早治疗。(1)养殖前期做好水体、苗种、水草、养殖工具有消毒工作。养殖中期不定期地进行水体消毒处理;(2)投饲时要循序渐进,不多喂也不可少喂,以黄鳝食饱为原则。前期以鲜活饲料为主,中期投喂配合饲料达到促肥的目的,后期辅以鲜活饵料,添加营养保健剂完成黄鳝体内的营养储备,为越冬做好准备。(3)注意防病、防逃,防敌害的侵袭,确保丰产丰收。
网箱养鳝病防治技术
1、发狂病:
【病因】放养密度大,黄鳝体表粘液减少,使其焦躁不安,互相缠绕,或受气候影响造成鳝种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体质减弱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应激反应。
【症状】病鳝不吃食,在网箱中急窜或互相缠绕,全身肌肉抽动,在清水中可见病鳝是“S”或“O”型旋转,体表粘液减少,无明显外伤。 【防治】
(1)外用“菌毒双杀”1ppm+“鳝鳗电解多维”8g/m3箱内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3天。 (2)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鳝鳗电解多维”5g+“暴血停”3g,每天一次,连用5-7天。
2、出血病:(俗称上草病)(图18)
【病因】因气温不稳定,网箱水域水质恶化,造成病毒、细菌交叉感染而导致。
【症状】病鳝全身出现弥散性出血,腹部尤为明显,肛门红肿,腹腔充血,嘴部有红色溶血。 【防治】
(1)外用“高效菌毒灵”1ppm+“菌毒双杀”1ppm整个养殖水域消毒杀菌,连用3天 (2)外用“菌毒双杀”1ppm+“菌毒双杀”1ppm网箱内泼洒,连用2-3天。
(3)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暴血停”3g+“鳝鳗电解多维”5g,连用5天,每天一次。
3、肠炎病(图19)
【病因】因饵料变质、水质恶化或受肠型点状单胞杆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鳝食欲减退或不进食,肛门红肿外翻,轻压腹部有淡黄色或红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防治】
(1)用“解毒改水宝”0.5ppm+“恶水底毒净”0.5ppm网箱内泼洒改善水域环境 (2)用“高效菌毒灵”1ppm全池泼洒,消毒水体。
(3)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3g“鱼虾康泰”+5g“鳝鳗电解多维”+3g“消食保肝宁”混饲投喂。
4、打印、腐皮、烂头烂尾病
【病因】嗜水气单胞菌侵袭受伤病鳝而引起。
【症状】伤口侧线外出现小红斑,严重时呈溃疡状的凹槽,腹缘出血发红,头尾部均可见溃疡及出血,去干部优势可见红色印章状烙记。 【防治】
(1)上午“高效菌毒灵”1ppm全池泼洒,连用三天,下午用“菌毒双杀”1ppm箱内泼洒连用三天。
(2)用鳝用渔瘟灵0.02ppm全池泼洒连用2天。
(3)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鱼虾康泰在3g+暴血停3g混饲投喂,连用3-5天。
5、大头病
【病因】水质恶化,产生大量氨氮、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导致鳝鱼的慢性中毒。
【症状】病鳝头部肿大,眼睛发白、嘴部有白色毛状物、口腔充血,头部皮肤与肌肉组织间充满粘液。 【防治】
(1)外用0.5ppm“解毒改水宝”或0.5ppm“恶水底毒净”网箱内泼洒、净化水质。 (2)外用“高效菌毒灵”1ppm+“菌毒双杀”1ppm整个网箱内泼洒,连用3-5天。 (3)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鳝鳗电解多维”3g+3g“消食保肝宁”连用5-7天。
经常用“解毒改水宝”或“恶水底毒净”改水质、改底质,及时清除老化水箱等。
6、肠道寄生虫病
【病因】由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等寄生引起。
【症状】病鳝吃食状态不佳,头常伸出水面,腹部向上,在解剖肠内有乳白色线状毛细线虫等寄生。 【防治】 (1)“菌毒双杀”1ppm网箱内消毒水体连用3天。
(2)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肠虫净”5g+“鳝鳗电解多维”3g,连用三天。 (3)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鱼虾康泰”3g连用5-7天。
第四节 名优养殖鱼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鳜鱼(桂花)暴发性传染病 【病原】病原体为病毒
【流行】鳜鱼(桂花鱼)暴发性传染病是近几年在全国鳜鱼主养区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整个池塘所养的鳜鱼往往在7-11天全部死亡。该病主要发生于7-10月高温季节,亲鱼及隔年鱼在4-5月份也可能发病。一般每年的11月中下旬,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死亡率会大幅下降,最后停止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 淡白色且布满粘液,肝脏失血呈苍白色,肝脏等内脏器官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充盈呈淡黄色,肠内有黄色粘稠物,而体色变黄,血液凝固时间变长。若继发或并发其他感染,则症状比较复杂,可表现为鳃白、肝白油出血点等。 【防治方法】 外用:“水菌净”、“止血烂鳃宁灵”、“渔瘟灵”+“食盐”复配 内服:“消食保肝宁”、“肝胆舒”、“维生素K3粉”
2、鳜鱼(桂花)出血病(图15)
【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流行】该病主要发生于7-10月高温季节,死亡率较高。
【症状】病鱼鳍条充血,上下颌充血,严重者肌肉充血,突眼。肝、肠、胃及幽门垂、腹粘膜也充血。 【防治方法】 外用:“水菌净”、“止血烂鳃宁灵”、“渔瘟灵”+“食盐”复配 内服:“消食保肝宁”、“肝胆舒”、“维生素K3粉” 调水:常注新水,“水质解毒保护剂”
3、鳜鱼(桂花)烂鳃病
【病原】病原体为柱状嗜纤维菌
【流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该病越易暴发流行。
【症状】病鱼离群慢游、消瘦、鳃丝末端发白腐烂,软骨外露,一些病鱼鳍条腐烂,严重者鳃盖骨内、外表皮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外用:“水菌净”、“止血烂鳃宁灵”、“渔瘟灵”+“食盐”复配 内服:“暴血停”、“维生素K3粉”、“水产多维”
4、乌鳢(生鱼)烂身病(图16)
【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流行】从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发病率高。
【症状】病鱼体表病灶部位充血,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病灶逐渐烂成血红色斑状凹陷。严重时可烂及骨髓。 【防治方法】 外用:“渔瘟灵”或“抗暴灵”+“食盐”或“络合铜”“菌毒双杀”“菌毒净” 内服:“鱼虾康泰”、“武四止血宁”、“多菌灵” 调水:常注新水,“解毒改水宝”、“水质解毒保护剂”
5、斑点叉尾鮰溃疡病(图17)
【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 【流行】从水温9-36℃均有流行,其中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为严重,发病率高。
【症状】病鱼体表皮肤损伤溃烂,伴随肌肉出血,鳍条溃烂缺损。 【防治方法】 外用:“止血烂鳃宁”+“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渔瘟灵”+“食盐” 内服:“肝胆舒”、“暴血停”、“维生素K3粉”
6、斑点叉尾鮰烂鳃病
【病原】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
【流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症状】病鱼鳃丝末端有褐色的坏死组织,严重时缺损,常有淤泥粘附在上面。如屈挠杆菌寄生于体
表和鳍条上,则皮肤出现损伤,鳍条溃烂,体表缺少光泽。 【防治方法】 外用:“止血烂鳃宁”+“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渔瘟灵”+“食盐” 内服:“肝胆舒”、“暴血停”、“维生素K3粉”、“水产多维”
7、鳗鱼指环虫病(图20)
【病原】病原体为短钩拙指环虫、鳗拟指环虫。
【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流行期为5-9月份,流行水温20-28℃,虫体以锚钩及吸盘扎附鳃片,引起鳃组织直接创伤和继发性感染,近年来由于虫体产生耐药性,驱杀难度不断增大。
【症状】少量虫体感染时病鳗鳃部充血,摄食量及其它活动正常,中度感染时,病鳗食欲减退,鳃部粘液分泌增加,鳃瓣充血,鳃盖起伏异常,游动缓慢。严重感染时病鳗不摄食,呼吸加快或单鳃呼吸,鳃部充血或鳃丝缺损,以至胸鳍充血发红,检查病鳗鳃片,布满红色粘液,鳃丝淤血充血肥厚,显微镜下可见虫体。 【防治方法】 外用:“新奥特”+“混杀灵”、“鳝鳗内外杀”(内服外用),三天后用“菌毒灵”、“水菌净”+“止血烂鳃宁”泼洒
内服:三天后内服“水产多维”、“整肠舒”
8、鳗鱼车轮虫病(图21)
【病原】病原体为车轮虫
【流行】本病全年发生,流行期5-8月,流行水温20-25℃,鳗鱼及幼鳗较易感染。本病传播迅速,感染率高,强度大,易引起继发感染(如烂鳃)造成鳗鱼大量死亡。
【症状】少量虫体寄生时症状不明显,病鳗摄食及活动基本正常,但部分鳗可呈单鳃呼吸,大量寄生时即导致鳃部及体表粘液分泌增加,引起呼吸困难和体表出血,病鳗食欲下降,投饵时集中于饵台下,但不上台摄食,重者因缺氧而浮头,鳃盖起伏不断,游动无力,黑仔严重感染时,鱼体大部分或全部呈白色。 【防治方法】 外用:“车轮杀”、“鳝鳗内外杀” 内服:“维生素K3粉”、“整肠舒”
第六章 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及肉眼鉴别
病 名 病毒性出血病 暴发性流行病 白皮病 白头白嘴病 赤皮病 疖疮病 发病季节 4~10月、6~9月最甚 2~11月、5~9月最甚 5~10月 5~8月 终年可见,5~9月最甚 终年可见,肉 眼 鉴 别 症 状 肌肉出血呈红色;鳃盖、头顶、口腔、眼眶等处充血;或肠道充血呈鲜红色 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严重时体表、眼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与前部颜色显著不同 头部和嘴圈周围呈灰白色,严重时发生腐烂 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 体表有浓疮,用手摸有浮肿之感 5~9月最甚 打印病 竖鳞病 烂鳃病 肠炎病 水霉病 鳃霉病 打粉病 隐鞭虫病 鱼波豆虫病 口丝虫病 粘孢子虫病 疯狂病 斜管虫病 小瓜虫病 车轮虫病 杯体虫病 毛管虫病 艾美虫病 指环虫病 三代虫病 复口吸虫病 舌状绦虫病 毛细线虫病 嗜子宫线虫病 棘头虫病 九江头槽绦虫病 球虫病 红线虫病 中华鳋病 锚头鳋病 终年可见,尾部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椭圆形红斑,严重者肌肉腐烂成小6~10月最甚 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冬季和4~7月 4~10月 4~10月8~9月最甚 2~5月 5~10月 2~5月 5~10月 2~5月 2~5月 5~7月 终年可见 3~5月 3~5月、10~11月 4~8月 3~6月 6~10月 4~7月 5~7月 3~6月 5~8月 终年可见 5~7月 3~5月、11~1月 5~8月 5~6月、12~1月 4~7月 3~4月、11~12月 4~11月 终年可见 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象松球,鳞囊内积聚半透明或含血液体,手压喷出,脱鳞 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乌黑,鳃丝腐烂发白,软骨外露,鳃有污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骨内表皮腐蚀成小窗 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呈紫红色,肠空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从,象旧的棉絮状 鳃呈灰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烂 鱼体全身或局部像裹了一层米粉的样子 寄生于鳃:体黑,鳃丝鲜红,粘液多,不腐烂;寄生于皮肤:体瘦,无明显症状 体表产生过多粘液,形成灰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体瘦 体黑,鳃和皮肤覆盖有灰白色粘液层,鳃丝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 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 体瘦,尾上翘,在水中间隙性旋转狂游,颅内可见胞囊 皮肤和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淡蓝色粘液层 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白色小点或点状囊泡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它特别明显症状 体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它告别明显症状 鳃丝鲜红,粘液多 鳃苍白色,前肠壁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同时肠管粗大 鳃粘液多,鳃丝暗灰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部浮肿,鳃盖粗大 肉眼仔细可见虫体,严重者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 脑室及眼眶周围充血呈鲜红色,眼球突出,甚至脱落,有时眼球混沌,呈乳白色 腹部膨大,剖开可见体腔内有白色带状虫体 胸部肠道肉眼可见虫体 肉眼可见鳞片下有盘曲的红色虫体,鳞片因虫寄生而竖起,部位肌肉充血、发炎、溃疡 解剖肠道肉眼可见虫体 肉眼可见肠道内有白色虫体,肠前端膨大像胃,肠皱襞萎缩,食物减少 鳃苍白色,前肠壁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同时肠管粗大 肉眼可见鳞片下有盘曲的红色虫体 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小虫 肉眼可见体表寄生着针状虫体,严重时鱼体好似披着蓑衣,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