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纤虫净”,二天后用“水菌净”、“菌毒净”、“菌毒双杀”
4、青虾及罗氏沼虾烂鳃病
【病原】病原体为弧菌或其它细菌。
【流行】此病在水温较高时流行,发病率较高,危害大,虾池水质和底质恶化时更易暴发此病。 【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从尖端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病虾活力差,反应迟钝,浮于水面,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 外用:“菌毒绝杀”、“菌毒净”、“菌毒双效灵”、“优藻素” 内服:“鱼虾康泰”+“水产多维”
第二节 蟹类病害防治
一、河蟹发生病害的原因
河蟹是我国的一种名贵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大,其病害也愈来愈严重,
成为制约其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河蟹的疾病与鱼病及其它水产动物疾病一样,它的发生也与环境因素、病原体因素、机体自身因素及人为因素等有关。 1、 环境因素
环境与河蟹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各种环境条件均处在比较理想的状态时,河 蟹处在健康状态较少发病;而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则各种疾病也会应运而生,环境恶化通常是河蟹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导致河蟹得病的环境因素有水质因素(水温,溶氧,PH值,盐度、透明度)、池塘的空间和底质因素以及机械损伤等。
(1)水温。河蟹属变温动物,其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通常水温18-28℃时生长较好,超过这个范围或短时间水温剧变,往往会影响到其生长,从而导致抗病力降低,甚至会造成大量死亡。
(2)溶氧。河蟹耐低氧能力较差,一般要求溶氧在4-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就会严重影响摄食与生长,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
(3)PH值。河蟹的生长对池水的PH值也有一定要求,通常PH值在7-8的中性或弱碱性水体较适宜河蟹的生长,当PH值低于6或高于9时,会使病原体大量繁殖或使河蟹幼体活动受到抑制,影响蟹的正常生长。
(4)盐度。河蟹属咸淡水洄游性水生动物,盐度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它正常产卵受精需要在8-33‰的清水中进行;胚胎发育与盐度密切相关,在新月透明期前盐度的剧变会引起胚胎的大量死亡;在育苗期,蟹苗的最适盐度为5-8‰,低于2‰时,因蟹苗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调节渗透压,导致体质下降而不能顺利蜕皮变态,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幼蟹则要求在淡水中生活,盐度过高,也会抑制生长,造成疾病或死亡。
(5)透明度。河蟹生长期要求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较高。当水质严重恶化、透明度降低时,表明水质过肥,有机质含量升高,氨氮、亚硝酸氮含量超过正常指标,水质恶化往往极易引起蟹的疾病而导致死亡。
(6)空间。空间因素包括水体面积的大小及水的深度。河蟹有“占地盘”穴居及互相残杀的习性,水体大,相对密度小,互相残杀机会就小;另外,饵料相对丰富,水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好,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生长快,其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也就小;相反,水体小,养殖密度高时,则生长速度缓慢,疾病也相对较多。幼蟹的蜕壳与水位深浅相关。太深会影响蜕壳及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太浅时,水温水质易变,也影响到生存。
(7)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能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环境,也可为其提供新鲜可口的枝物性饵料,不可降低水中的氨氮,增加溶氧,改善水质。水草是否丰盛,对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极为重要。
(8)底质。池塘底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的健康,池底淤泥太多,水质易恶化,细菌及其它病原体大量孽生,池底太硬则蟹活动时腹部易受伤。
(9)机械损伤。由于苗种长途运输或平时的扦捕操作易使机体受到机械损伤,为细菌、真菌及其它病原体的入侵感染提供了条件。 2、病原体因素
病原体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目前发现的河蟹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3、 机体的因素
河蟹自身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抗病力的强弱,而体质的好坏与种苗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健康的蟹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免疫机能,群体易感水平低。 4、人为因素
管理措施不当也是引起河蟹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投喂不洁或变质的饲料,易导致细菌性疾病发生。投饵不科学,投饲量过多,剩余残饵不及时捞除等不仅会使蟹体体质减弱。此外,是否合理放养也很重要,密度过大,蟹相互争空间,生长速度不匀,大小悬殊,残杀机率增加,成活率降低。
二、河蟹病害的诊断
只有正确地诊断蟹病,才能有效地防治蟹病。常用的蟹病诊断方法有:
1、病症检查
蟹生病后,往往呈现各种症状,有时病蟹还常表现出各种异常情况,这些症状和异常情况是蟹病诊断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比如,若发现病蟹聚焦在浅滩处,四肢麻痹,且甲壳有红色斑点病灶者,可初步诊断为呼肠孤病毒病;若病蟹表现为胸足僵硬、且不停颤抖者,可初步诊断为颤抖病;病蟹胃肠鼓气,肛门有桔黄色粘液流出,可初步诊断为胃肠鼓气病;病蟹幼体腹部出现褐色斑斑块,尾部向背弯曲至头部,可初步诊断为曲弓反背病;病蟹鳃呈黑色,呈现“叹气”状,可初步诊断为黑鳃病;病蟹腹甲发现有黑褐色斑点,并有溃疡病灶,可初步诊断为腐壳病等。 2、病原体检查
有些病蟹,外观症状很相似,但却属不同的病原引起,凭肉眼很准作出判断;还有些蟹病,光凭外观症状,也不能作出准确判断;还有些蟹病,光凭外观症状,也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对于这类蟹病,往往要借助病原体检查手段进行确诊。病原体检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蠕虫,甲壳动物等,比如,水霉病、链壶菌病、固着类纤毛虫病和着毛病、病蟹病灶处均长有绒毛状物或棉花状物,凭肉眼难以区分,必须做成水封片镜检,通过显微镜下的这些毛状物或棉花状物的特征予以判断。又如弧菌病、烂肢病、水肿病、丝状细菌病等,往往要进行病原分离,对病原体进行鉴定才能做出确诊。 3、综合检查
除了病原体致病外,还有许多机械、物理、化学、营养不良、非寄生性生物等也可起
蟹生病死亡。因此,单纯检查外观症状和病原体,有时也不能作出正确诊断,必须对饲养管理、有关环境因子以及发病情况等进行综合调查。如蟹蜕壳不遂病与蟹中毒症,除了据外观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外,确诊必须对投喂的饲料、池塘环境及水源水质状况作出全面综合分析。
三、河蟹病害的预防措施
根据河蟹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病原体因素、机体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可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预防疾病的发生:
1、 改善生态环境
提供河蟹健康生长的良好条件。河蟹的生长需要有合适的水温,应尽量保持水温的定,
防止水温突变。在高温季节,尽量提高水位或换入地下水以降低池水温度;在低温季节,也可通过加高水位或采用挡风措施来保温。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溶氧,除要定期换水外,还要防止水质污染,控制有机质含量增高及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必要时高温季节需加大换水量以保让池水清洁;此外,应保证蟹池有丰盛的水生植物,一方面可增加蟹的植物性饲料,另一方面也可为蟹的攀援提供条件以及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在蟹胚胎孵化期及育苗期,应注意保持盐度的相对稳定,防止盐度剧变造成胚胎及幼体的大量死亡。蟹喜打洞穴居,在放苗前要清整池塘,池底底质以沙土为好,并保持适量的软泥,以便幼蟹蜕壳爬行时不受损伤。还应控制池底淤泥厚度,淤泥太厚则易污染水质,孽生病原体,引发各种疾病。
2、合理用药,控制与杀灭病原体
合理的药物防治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减少或杀灭病原体,有效地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是减少蟹病发生的一条重要措施。
(1)蟹体消毒药物。在苗种下池前要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消毒处理。如用“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水菌净”浸浴20-30分钟。此外还可用6-8毫克/升喹乙醇全池泼洒促进育苗期蟹幼体的正常变态。消毒用药物要根据蟹的大小、体质、气候、温度及药物的安全浓度灵活掌握,以免药物中毒。
(2)水体消毒药物。在蟹病流行季节,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水体中及蟹体上的病原体。经常用水体消毒剂有:“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菌毒绝杀”等。
(3)工具消毒药物。常用的生产工具应尽量专池专用,若需公用时,为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感染,事先应用药物对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物有: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菌毒绝杀”等,用法是将工具在药物中浸泡30分钟。
(4)食场消毒药物。食场周围常会积聚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极易滋生病原菌,威胁蟹的健康,因此应经常性对市场进行消毒处理。食场消毒药物有“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菌毒绝杀”等,用法是挂或遍洒,用药量不应超过全池泼洒的用药量 (5)饲料消毒药物。对于鲜活动物性饲料,先用清水洗干净,再用药物浸浴消毒,杀灭其中的病原体,所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是:“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菌毒绝杀”,方法是将其浸浴10-15分钟。
(6)药饵。用作药饵拌饲投喂的药物有“水产多维”、“三黄散”、“肝胆舒”、“虾蟹脱壳促长素”等,经常投喂这些药饵,可增强蟹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3、选择优质种苗,提高机体抗病力
挑选健康、无病、肢体健全、抱卵量大的亲蟹进行人工繁殖是提供优质苗种、提高抗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用于系列的亲蟹也应先用药物进行处理,杀灭亲蟹体外可能带有的病原体。 4、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蟹的体质
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饲养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密养与套养。
如果放养密度过大,超过水体的承载能力,水质、底质易变坏,因蟹的相对空间较少,接触机会多,病原体容易传染,发病率增加;当然若放养密度过小,水体没有充分利用,单位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合理的密度应该是提高单产,又要控制疾病发生它应根据不同的养殖水平与条件制定。一般认为育苗时密度为每平方70万只较好,培育扣蟹,土池每立方水体可放1期溞状幼体8万-10万只,而水泥池则可放20万-30万只。另外,池塘适当套养一些花白鲢和少量鲤、鲫鱼,可起到净化水质、减少寄生虫数量的作用。 (2) 合理投饵与施肥。
合理投饵不仅可增强蟹的体质及抗病力,还可防止水质变坏,减少蟹病的发生。投饵过多一方
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残饵严重败坏水质,也易引起疾病发生。而投饵过少,蟹摄食不足,生长差,体质弱,抗病力下降。合理投饵还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及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池塘中适量施肥可增加池水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水草的生长,为蟹提供天然饵料。 (3)保持蟹池的底质良好。
蟹池内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恶水底毒净”或“解毒改水宝”、“水质解毒保护剂”等改善蟹池的底质,减少氨氮及硫化氢的产生,底质严重恶化时应加倍使用。 (4)勿使蟹池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定期泼洒“优藻素”或“亚硝净”,能有效减低蟹池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改善蟹池生态环境,减少发病率,提高产量。使用方法为放苗前使用一次,以后每15天追施一次,用量减半。 (5) 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池塘水色最好保持清爽亮泽。 若蟹池水色发暗浑浊,悬浮有机物增多,说明蟹池水质已经老化。要先用“恶水底毒净”或“水质解毒保护剂”净化水体,第二天全池泼洒“优藻素”,这样处理的蟹池水色清亮,可保持长时间不变。 (6)水色变差时要及时处理
在养殖中后期的蟹塘,因水质老化而出现“老绿水”、“黑臭水”、“白浊水”、“铁锈水”时,先施用“恶水底毒净”或“水质解毒保护剂”、“解毒改水宝”,第二天在全池泼洒“优藻素”,可以使池塘水体恢复良好的水色。
(7) 保持池水PH值的相对稳定。
当蟹池水质的PH值低于8.0时,施用熟石灰和白云石粉。当虾池水质的PH值高于9.0时,使用“醋酸”,结合用“优藻素”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加“富氧宝”。 (8)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要勤巡塘、勤记录,要及时了解蟹的摄食、生长、蜕壳及伤病情况,了解水质的肥瘦,饵料的丰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蟹的健康生长。
四、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1、河蟹上岸不下水症(图26)
【病原】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拟态弧菌。
【流行】该病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蟹病,国内各地区都有发生,主要危害蟹苗。
【症状】病蟹爬在岸边、水草或树根上,白天也不下水,体质虚弱,抗病力降低,变态后蟹体表脱水,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外用:“菌毒绝杀”、“水菌净”、“菌毒双杀” 内服:“鱼胃乐”、“虾蟹脱壳促长素”、“肝胆舒”
2、河蟹烂鳃病(图27)
【病原】多维寄生虫寄生鳃部,造成创伤而继发细菌感染。
【流行】烂鳃病为池塘养蟹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夏、秋最为常见。如果防治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大批量死亡。
【症状】病蟹鳃丝出现炎症甚至局部溃烂,边缘有缺刻。 【防治方法】 外用:“菌毒绝杀”、“纤虫净”、“水菌净” 内服:“水产多维”、“肝胆舒”、“鱼胃乐”
3、河蟹肠炎病(图28)
【病原】因水质差、食场不卫生、饵料变质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饵料,引起病菌感染。
【流行】改病在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成蟹,发病率不高,但病蟹死亡率可达30-50%,残存病蟹的个体规格及商品价格均下降。
【症状】病蟹吃食减少或停食,揭开胸板解剖检查,胃肠变粗,管壁发炎有充血现象,胀气。轻压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显微镜下压片观察,有细菌活动。 【防治方法】 外用:“菌毒绝杀”、“菌毒净”、“水菌净” 内服:“鱼虾康泰”、“武四止血灵”、“整肠舒”、“水产多维”、“肝胆舒”、“鱼胃乐”
4、河蟹肝坏死病(图29)
【病原】细菌感染,饵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幷发引起。
【流行】该病是河蟹常见病,可造成河蟹死亡,此病常与烂鳃病并发。 【症状】病蟹肝脏病变,有的灰白色,有的呈黄色,有的呈深黄色。 【防治方法】 外用:“菌毒绝杀”、“菌毒灵”、“水菌净” 内服:“肝胆舒”、“消食保肝宁”、“鱼胃乐”、“维生素K3粉”
5、河蟹颤抖病(环腿病、环爪病、抖抖病、抖脚病)(图30) 【病原】病原体是小核糖酸病毒。
【流行】流行季节较长,4-11月均可发生。在7-9月高温期发病严重,失望率较高,自春季幼蟹下塘到养成的全过程中均有发生,各个生长阶段的河蟹都有发病的病原。患病蟹的病例。患病蟹的规格,以150-200克/只的河蟹较为严重。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失望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甚至绝产,是当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食欲不振,鳃片排列不齐,少数甚至呈黑色。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这是由于蟹的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结果。 【防治方法】 外用:“纤虫净”、“菌毒绝杀”、“水菌净” 内服:“肝胆舒”、“鱼胃乐”、“消食保肝宁”、“水产多维”
第三节 黄鳝养殖篇
近几年来,黄鳝的网箱养殖方兴未艾,网箱养鳝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颇受广大渔民朋友的青睐。
一、水是养殖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水中的溶氧、水温、盐度、酸碱度、无机盐、有机质都会影响其品质和产量。“一塘好水养好一塘鱼”。根据黄鳝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网箱水域PH值在7.5-8.5为宜,溶氧量控制在5mg/L左右,水温在25℃-28℃时,黄鳝成长最快,网箱中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可供黄鳝栖息,适时调控水位,创造一个舒适水环境有利于黄鳝健康快速地生长。
二、黄鳝苗种的来源及其品质:网箱养鳝以本地苗种为宜,苗种的选择以无病无伤、活动力强,身体富含粘液的优质黄鳝作为养殖对象。
三、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以网箱平方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放养1.5-2斤,规格为20-50g/尾的苗种。放养时间以端午前后气温较恒定的晴天进行,放养动作要轻、快。不同规格的苗种要分箱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