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词: 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学
校:重庆医科大学 系: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院
专业年级: 2010 级应用心理学 报 告 人;蒋学蹇
指导老师; 黄小兰
2011 年 12 月 22
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一. 亲社会性行为的定义:
亲社会性行为( prosocial behavior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
比如帮助、
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 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 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意义重大。
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
对个体一生的发展
二. 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目的旨在探求何为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 行为以及对儿童亲社会性行为培养的影响因素。
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性
是一
亲社会性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
种典型的利他行为,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能极大增强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亲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度和重视培养度从而增强儿童亲社会行为使得儿童健康成长发展。
三. 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
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西方心理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了,中国的学者则
从80年代才开始。
(一) . 我国学者王美芳、庞维国对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1)儿童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数指向教师;
( 2)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
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存在年龄差异, 小班儿童指向同性、 异性同伴的次数接近, 而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 少;( 3)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
葛沚云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 幼儿在未接受专门的谦让行
能够自觉谦让的幼儿,
为训练前, 也就是说在日常的教育影响下, 他们的谦让行为水平不高,
小、中、大班都不到半数,分别为 11. 36%、18. 37%、 41. 35%,但各班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这说明在自然教育影响下, 幼儿的谦让行为水平虽然不高,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所 提高。实验班幼儿经实验的专门训练后,与实验前比,各班的谦让行为都有提高,小、中班提高尤快。
满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 探讨了幼儿互助行为的发展水平和一般趋势。 结果表明,
幼儿期儿童存在以利他为目的的互助行为。 随着年龄增大, 各年龄组之间在发展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但在互助行为发生频率上却有下降趋势。
(二) . 格鲁塞克 (Grusec,1982) 考察了 4~7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他要求母亲在为
期 4周的时间内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的孩子试图帮助另一个孩子的一切行为(规定的任务除 外)。结果(见表 3-11 )显示,当母亲看见自己的孩子作出助人行为时,很少有人不对此作 出反应。大多数孩子的这些行为都获得了母亲的言语“报偿”:或被感谢,
或受到赞扬,或
被报以微笑,或被拥抱。同样,表中另一半数据表明,如果母亲认为孩子应该助人,而孩子并没有表现出助人行为时,那么母亲就很少接受孩子的这种行为。
母亲报告的对儿童行为的反应表
儿童自发作出助人行为 /% 4岁组 33 17 19 8
7岁组 37 18 16 9
承认、感谢、表示赞赏 微笑、热情感谢、拥抱 赞扬行为或赞扬儿童 无外在反应
儿童没有作出助人行为 /%
4岁组 26 22 18 6 6[ 8
7岁组 30 30 15 5 5 5
道德告诫 利他要求 责备、皱眉 移情训练
指导或强迫性训练 接受利他的缺失
Eisenberg ,N.(1983) ,The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York
:Academic Press ,p.140. 四. 该课题研究的立足点:
( 一 ). 斯特恩 (L . Stern) 在 1924 年从 察中得出 ,即使 2 幼儿也已 有感受他人悲 的能力??
并力 安慰帮助他人。
(二). 勒温( 1942)研究了 18 个月的幼儿, 在 社会事件的理解意 上的社会敏感
性,是早期儿童的突出特点。
(三).
沙利文 (H .Sullivan) 也 ,早期儿童 他人需要表 出极大的敏感性和同情心。
3 个月 儿就能 友善和不友善作出不同反 , 6~7 个月的 儿能分辨 怒和微笑的面孔。 布雷瑟 ( I . Bretherton,1981 )等人研究 ,在儿童开始使用 言不久,他 的 即表 出 他人的需要和意向等内部状 的理解和推 。
(四) .
(五) . 莱茵戈德( H.Rheingold ) , 多行 反映了儿童 予他人及与他人分享的早期能力
五. 理论框架和实验设计:
(一) . 研究对象:
重 市两所城市小学和两所 村小学以及两所城市幼儿园和两所 村幼儿园。
(二) . 研究的材料:
1. 借 相关的研究成果 制 卷;
2. 借助相关研究人士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教育成果, 了解关于儿童 社会行 研究的 去状况和当前 状;
3. 社会人士,从而 得相关的 料; 4. 教相关 或者老 求解答途径。
(三) . 研究方法:
1. 察法:
到相关学校或者科研基地 行 地 的研究和 察,真是的 和 察相关儿童的 社会行 的 展情况。 2. 卷法:
通 教老 或者相互 ,依照理 依据,准确的 制相 的 卷,通 卷 的方式从父母老 或者学生本人那里 得相关的理 数据。 3. 法:
制定科学 的 量表,科学 量,通 儿童的 言行 从而推断儿童 社会性行 的 展情况。 4. 法:
通 社会人士、家庭成 以及教育工作者 行面 面的交 ,从他 那里 得他 熟知儿童 社会性行 展的第一手 料。
六. 预期成果:
(一)准 段( 2012 年 3 月 1 日- 3 月 10 日) 建研究小 ,明确分工。共同制定 研的 施的 划及 案。 系 丰富相关的理 知 , 相 科学 的 方案并 相关老 行 ;
(二) 摸底 段 ( 2012 年 3 月 10 日- 3 月 20 日)走 中提到的重 学校相关
以及老 商榷具体的活 事宜 并 相关信息。及 整 划,做好 ; (三)收集 料 段(
2012 年 3 月 20 日- 3 月 31 日)系 收集前期准 的相关 料文献, 制定、 放 卷并收集 卷;
(四)整理并分析 料( 2012 年 4 月 1 日- 4 月 10 日) 收集到的各种 料和 卷 行系 的整理和分析, 研究成果做好准 ;
(五) 撰写论文并开展总结工作 (2012 年 4 月 10 日- 4 月 20 日)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撰写
好相应论文并开展相关研讨会总结成败;
(六) 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鉴定 ( 2012 年 4 月 20 日- 4 月 30 日)邀请老师对该课题研 究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
(七)开展经验交流会( 2012 年 5 月 1 日- 5 月 20 日)在校内或者各学校教育机构之间展积极的经验交流会,增强交流,分享成果。
七. 实验可能存在的难题极其解决措施: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1. 课题研究成员对于相关知识的匮乏或者工作方法的不得当、不科学、不严谨; 2. 实验工具的运用不熟悉,造成资料收集和研究难度增大;
3. 需要跨区域跨学校进行调研, 为工作增加了难度, 需要相关学校的领导老师进行大量的配合;
4. 对老师或者是家长进行访谈的时候可能因为主观因素造成相关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科学性;
5. 儿童的活动性强自主性相对较差也可能会为工作带来一些难题。
(二)解决措施:
1. 必须寻找能积极主动与儿童交往的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做好工作前宣传工作,成员 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 不怕吃苦。 另外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背景, 作相关工具,分工要明确;
2. 请求院系领导对这种跨区域的工作进行协调,使得工作更加的方便轻松。 3. 记录工作前做好访问对象的工作,客观分析,力求数据来源的科学严谨性。
能熟练的操
八. 经费 预算:
(一)前期宣传:喷绘 50 元。信息登记表、宣传册、登记表等共 (二)问卷: 200 份,共计 50 元。
(三)资料夹及档案袋,结果统计表演讲稿等供 (四)饮食费用: 500 元。 (五)车费 200 元。
20 元。
50 元
共计 870 元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开题报告书.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