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16423-2006中项)的相关规定
电气线路
6.5.2.1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巷道,应利用钢带铠装电缆竖井或倾角大于45°的巷道,应利用钢丝铠装电缆。
移动式电力线路,应采用井下矿用橡套电缆。
井下信号和控制用线路,应利用铠装电缆。井下固定敷设明照明电缆,如有机械损伤可能,应采用钢带铠装电缆。
6.5.2.2敷设在硐室或木支护巷道中的电缆,应选用塑料护套钢带(或钢丝)铠装电缆。
6.5.2.3敷设在竖井内的电缆,应和竖井深度相一致,中间不准有接头。如竖井太深,应将电缆接头部份设置在中段水平巷道内。
6.5.2.4在钻孔中敷设电缆,应将电缆紧固在钢丝绳上。钻孔不稳固时,应敷设保护套管。
6.5.2.5必需在水平巷道的个别地段沿地面敷设电缆时,应用钥质或非可燃性材料覆盖。不该用木材覆盖电缆沟,不该在排水沟中敷设电缆。
6.5.2.6敷设井下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巷道内,电缆悬挂高度和置,应使电缆在矿车脱轨时不致受到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或运输机上,电力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应不大于3m,控制与信号电缆及小断面电力电缆间距应为~1.5m,与巷道周边最小净距应不小
于50mm;
——不该将电缆悬挂在风、水管上,电缆上不该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平行敷设时,电缆应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其净距不该不小于300mm;
——在竖井或倾角大于45°的巷道内,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倾斜巷道内,电力电缆应不超过3m,控制与信号电缆及小截面电力电缆应不超过1.5m;在竖井内应不超过6m;敷设电缆的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应能经受电缆重量,且应不损坏电缆的夕皮;
——橡套电缆应有专供接地用的芯线,接地芯线不该兼作其他用途;
——高、低压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并应不小于电缆外径。
6.5.2.7电缆通过防火墙、防水墙或硐室部份,每条应别离用金属管或混凝土管保护。管孔应按如实际需要予以密闭。
6.5.2.8巷道内的电缆每隔必然距离和在分路点上,应悬挂注明编号、用途、电压、型号、规格、起止地址等的标志牌。
6.5.2.9高温矿床或有自燃发火危险的采区,宜选用矿用阻燃电缆。
《铀矿山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测定方式》(EJ378-1989)
第一篇:氡测定方式有闪烁室法、电离室法和气球法。
1.闪烁室法:用真空法或换气法对闪烁室内气体进行取样,采用α闪烁闪计数器对取样的气体进行监测。再通过氡浓度计算公式算出氡浓度。
2.电离室法:用真空法或换气法对电离室内气体进行取样,采用静电计测量电离室内的放射性,再利用氡浓度计算公式算出氡浓度。 3.气球法:将纯氡压入气球内,等待一段时刻后,球内氡气便产生了“新子体”,再将“新子体”搜集在采样头滤膜上,测定其α放射性,即可间接计算出氡浓度来。
第二篇:氡子体测定方式有马尔柯夫法和库斯尼茨法。
1.马尔柯夫法:利用合成纤维滤膜和微孔滤膜平行取样,然后利用马尔柯夫法对合成纤维滤膜的样品和利用库斯尼茨法测定对微孔滤膜的样品进行测定,再由公式算出氡子体α潜能浓度。
2.库斯尼茨法:采用主动式采样,利用氡子体在滤膜上的特性,再由公式算出采样刹时空气中的氡子体α潜能浓度。
详见附件《EJ 378-1989 铀矿山空气中氡及氡子体测定方式》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检测》(中
4.3.1项)
4.3.1通风系统风压测定第一要选择一条有代表性的从入风井巷口到出风井巷口的主通风线路。在该条线路上应布置的测点有:进风风巷口、专用进风井巷的出风口(与运输巷的交叉点)、中段进风井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