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球技术教学及游戏》公开课教案
年级:7 年级 1 班
学生 50 人 时间:2016 年 5 月 22 日 授课老师:朱伟
1、篮球—原地、行进间运重运球:运球时臂、腕、指协调用力,体侧运球。 点 球 2、游戏:行进间运球接力 难运球:手、眼、身三配合。 3、素质练习:原地运球接点 快速跑 教 1、认知目标:学生建立运球动作概念,了解撑握原地及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要领。 学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球的技术动作,提高上下肢的协调性和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灵活、机目 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品质,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时 强 教学过程及内容 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间 度 一、课堂常规内容 组织:如图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宣布本次课 听教师讲解 ▲▲▲▲▲▲ 数 的内容 ▲▲▲▲▲▲ 小 明确本课2 聚要求:快、静◎◎◎◎◎◎ 2. 师生问好,检查服装 目标 心 3. 提出本课目标和要求 要求:简洁明 齐,集中注意 ◎◎◎◎◎◎ 4.安排见习生 了 力 ★ 二、准备活动 组织:如图 (一)慢跑 教师带领学生绕篮球场 全班学生跟 慢跑,结束前确保学生一 热身充分 教师口令引 随老师口令 人一球 集体练习 为后面的 导带领学生 暖(二)篮球操(熟悉球性) ????? 5 中 激烈运动 做练习 ★ ????? 1)手指拨球 ????? 身 2)腰部绕球 ????? 做准备 要求:认真、 3)小腿绕球 动作幅度从 4)胯下“8”字绕球 小到大 5)向上抛球,并击掌,看 谁次数多。 教学内容 三、技能教学 (一)新授:原地运球 培养球感 为本次课 ⑴ 身体姿势: 新授内容 运球时,两脚前后开立, 两膝微屈,上体前倾,抬做好准备 头平视。运球的手臂弯曲, 另一手臂屈肘于胸腹间, 以便保护球。 展现个性 ⑵手型: 运球手与球接触时,五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 自然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习能力 以上的部位触球,掌心空 1、教师讲解 1、动做正确, 动作要领并 积极主动 示范以及重 组织:如图 2、认真听老 点难点 ▲ ▲ ▲ ▲ ▲ ▲ 2 练习方法: 师求,体会上 ▲ ▲ ▲ ▲ ▲ ▲ 吸下按动作(1)原地高★ 要领。 低姿听信号 ◎ ◎ ◎ ◎ ◎ ◎ ◎ ◎ ◎ ◎ ◎ ◎ 变化运球 (改进提高 1、基础比较 要求:运球时目视原地运球技好的同学配 前方,做到协调用合,听、观、术动作及控 仿。 力。 制能力,重 5 至 8 中到大 出,手指、手腕要放松。 ⑶手按拍球的动作:运球 点强调手掌 心不触球, 2、练习 逐步学习 听讲,观察示 时,应以肘或肩为轴,伸由易到难 用手指、手 范,看教师的 前臂,屈手腕,五指自然的运球方 腕控球) 示范动作模 张开,主动迎从地面反弹法 仿和学练 起来的球?? (2)原地左 小 合 重点:手腕柔和用力, 作 迎球缓冲,掌心空出。 探究 小组合作 能力展示 手练习(解 学习 调动学习 决体前换手 学生认真听 积极性 运球手的正 讲,完成练习 右手体前换 确击拍球的 部位) 小组点评 教师点评 (二)行进间体前接力运 球 方法:口令一响,第一排学生运球出发,其他学生原地运球等待,直到前方同学返回后,依次完成任务 不抢跑,不掉球,必须运过标志物,返回时到达原先的位置 教师讲解方法、规则并示范,强调比赛安全。 行进间运球:如图 2 听明规则、方 7 法,积极参与 ▲ ▲ 游戏,体验游 ◎ ◎ 戏的乐趣同 ◎ ◎ ▲ ▲时将运球与 奔跑结合。 ★ ◎ ◎ ◎ ◎ ◎ ◎ ▲ ▲ ▲ ▲ ▲ ▲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加强体育课趣味性的同时,将运传知识结合。 中 到 大 四、游戏:原地运球接力 巩固复习快速跑 规则:队伍站成四排, 本节课所第一排学生持球运球,当学 的 知 口令发出时,第一排学生识,加强迅速的向前方标志物跑去,学生注意第二排无球同学迅速的上力与奔跑能力 前运球,以此类推。 到达标志物的同学从两侧返回至队伍后方。 游戏:如图 教师讲解方 法、要求并示◎ ◎ ▲ 听明规则、方◎ ◎ ▲ 范,强调奔跑法,敢于展示◎ ◎ ▲ 中的速度 ▲ 自己,奔跑时◎ ◎ 不能乱。 ◎ ◎ ▲ ▲ ▲ ▲ ▲ ▲ 大 ★ 五.整理放松、小结 1. 采取语言提示调整呼愉吸使身心逐渐放松 2、手腕、手指放松 悦 3、回收器材 身4、布置课外作业 5、下课 放松身心 教师领做 心 学生积极参组织:如图 与,完全放松 总结本课 身心。 ▲▲▲▲▲▲ ▲▲▲▲▲▲ 师生互评 布置课后作 学生自评◎◎◎◎◎◎ 业:课余时间 ◎◎◎◎◎◎ 练习运球、传收回器材 球 ★ 收回器材 3 小 器材 预计心率:115~125 次/分 篮球 41 个,标志物 4 个,篮球场 1 块 运动密度 35~45% 100%的学生能运球,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的运稳球,小部分的学生在较快速度下能运稳球;还有小部分学生运球时,安拍球的位置,按拍球动作错误以及力度不足, 导致不能运稳球;本课采取分组探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学生学练的量来看达到本课的要求,从探讨合作学习角度来说,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冲击性和开发性,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得出学练的方案,然后去实践,经过实践后,寻找方式来验证学习的效果,如果还没有解决学习的问题,那么继续开动脑筋,想出合适的学习方案,直至解决学习的难题,从而达成学习的目标或者接近学习的目标。从本课来看,学生之间欠缺主动的探讨,这也是本课设计的一个“难”点,合作学习方面, 学生能够组织在一起学习,总的来说还算比较理想。 课后反思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