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社会,程序员或者应用开发者,被视为“理工宅男”的典型,其工作和生活十分枯燥,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然而今天,移动设备和电脑渗透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程序员的稀缺堪称史无前例。那么,下一代的程序员从哪里来?目前,许多科技业者和国家,已经开始“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将编写程序作为一项适应计算时代的技能。今天程序员的稀缺程度,堪比1980年代的超级模特。从银行到医院到政府部门,许多地方的IT部门,都需要程序员开发应用软件。不过,虽然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编程技术,但是具备编程技能的人越来越少。显然,为了避免全球性的编程危机,社会需要帮助年轻人,让他们知道程序员并不是在一个黑屋子里吃着比萨饼、孑然一人工作的职业。
少儿编程被誉为“互联网时代,像语、数、英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必备技能”。就像20年前我们学习英语并不是为了人人成为翻译,而今天我们学编程,也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一名程序员,而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一张未来世界的“通行证”。AI时代的需求。人工智能时代,编程将成为一种基础的、核心的技能,因为任何人工智能的实现都离不开编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掌握编程能力是大势所趋。
孩子学习编程,并不仅是为了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从教育、启蒙的角度来看,少儿编程的核心理念是将计算机语言作为儿童成长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培养。建立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游刃有余。
“美国计算机教师协会”2010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三分之二的州在二级学校,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计算机课程。另外,许多学校对于到底该教计算机科学还是计算机操作存在严重误解。报告指出,在让学生获得未来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技能上,美国的学校已经远远落后。
孩子们在上学之前,就可以对科技技术有所掌握,东欧小国爱沙尼亚的做法,证明了这一点。爱沙尼亚只有130万人口,但却拥有令人羡慕的电子政府计划,还诞生了Skype等知名科技公司。在科技方面,爱沙尼亚的做法领先其他大国。爱沙尼亚的总统伊尔韦斯,曾经在大学时代靠编写代码补贴学费,他对于该国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十分清楚。这位总统获得了教育部长阿维克索(Jaak-Aaviksoo)的支持。阿维克索曾经是一个物理学家,他认为,今天的教育,必须适应计算机时代,“19世纪延续下来的教育制度,是时候去适应21世纪带来的挑战了。”爱沙尼亚的孩子,在七岁上小学之后,将开始学习编程课程。阿维克索表示:“孩子们很聪明,他们已经可以通过平板和智能手机完成复杂的事情,因此在学习编程时不会有很大距离。”
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等地,ICT(信息和通信技术)教育大纲也正在进行改革,按照英国教育部长Michael-Gove的设想,课程设置应该对今天的青少年更有吸引力,让他们为电脑主导的工作做好准备。未来英国的学校将不再太看重考试成绩,而是重新强调传统的程序编写等动手能力。可见,编程能力将是未来世界的基础能力。编程不仅是一种未来的语言,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