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3分,共45分) 1.某同学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 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其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4.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5.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喝剩的白酒盖上瓶盖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6.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月亮躲进云里 C.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B.太阳从东方升起
D.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7. 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C.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液体状态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 故物质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8. 在没有其它光照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9.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规律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10.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11.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想的特点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2. 集体照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13.为了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的工人佩戴耳塞 D.将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区
14.如图所示为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1)(2) B. (2)(3) C.(1)(4) D.(2)(4)
15.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4.57m、24.80m、24.81m、24.82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是【 】
A.24.81m; B.24.75m; C.24.79m ; D.24.793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6.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这说明:声波具有 。
17. 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 发出的。寻声而去,其 不变,但 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18. 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填“不变”、“降低”或者 “升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上升时,___________形成的.
第19题
第20题
20. 如图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1. 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22. 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 m/s,中途的速度是8 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 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 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作图实验题(四个小题,共25分)
23. (每图2分,共6分) ⑴如图甲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⑵在图乙中的每个方框内各有一个光学器件,请画出光学器件的示意图,并完成光路图。 ⑶如图丙所示,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平面镜,小明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请你画出他通过镜子看自己脚尖的像的光路.
24.(7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
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如果乙图为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则此距离的数值为 。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如果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的、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用此透镜组装一个照相机模型,用来拍一开花的桃树。拍桃树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要大于 ,底片上成 的实像,若想拍出一朵较大的桃花,应使镜头 (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把镜头 (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26.(5分)舞剧《千手观音》是在广为流传的千手观音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作的,演绎了一段极具寓言色彩的故事。图为由张继钢担任编剧、编导的大型舞剧《千手观音》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的剧照。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的缘故。
(2) 佛光普照,梵音如丝,聆听脱俗乐音,我们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种乐器在发声,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声,其_________是不同的。(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