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含答案)
、名词解释
1、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 了
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 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 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 实现多种技术功能 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 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是由两台或两台以 上加工中
心或数控机床组成, 并在加工自动化的 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3、 传感器:传感器适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 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能把各种不同的非电量转换 成电量,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 数及状态进行检测, 将其变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 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4 、伺服电动机: 伺服电动机又称控制电机, 其
起动停止、 转速或转角随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 及相位的改变而改变。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控制 信号或控制电压, 改变控制信号可以改变电动机 的转速及转向, 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 动作。
5、感应同步器 : 感应同步 器是一 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 元件,
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 、人机接口:人机接口( HMI )是操作者 与
机电系统(主要是控制微机)之间进行信息交 换的接口,主要完成输入和输出两方面的工作。
7、PLC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简称 PLC.是一种在继电 器控制和计算
机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 并逐渐 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把自动化技术、计 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 制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生产机械和生产过程的 自动控制中。
8、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 的通
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 控制装置,能实现对交流异步电机的软起动、 变频调速、提高运转精度、改变功率因素以及 过流 / 过压 / 过载保护等功能。
9、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就如 何交
换信息所建立的一些规定和过程, 包括逻辑 电平的定义、 应用何种物理传输介质、 数据帧的 格式、通信站地址的确定、数据传输方式等。
10 、MPS 系统: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 ( Modular
Production System )简称 MPS
系统,它是德国 FESTO 公司结合现代工业的特 点研制开发的模拟自动化生产过程, 集机械、电
子、传感器、气动、通信为一体的高度集成的机 电一体化装置。 二、填空题
1、 电感式传感器是一种把微小位移变化量 转变
成电感变化量的位移传感器。
2、光电编码器根据结构可分为增量式和绝 对式。 3、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 属的
热电阻效应。
4、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 体的
热电效应。
5、 对伺服系统的技术要求是 系统精度、稳定性、响应特
。
性、工作频率
6、液压系统一般包括动力元件、 执行元件、
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个部分
7、典型的气动驱动系统由气源装置、执行
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组成。
8、机电控制系统的机械装置主要包括传— 机构、
导向机构和执行器三个部分。
9、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两
个环节: 静态设计、动态设计。
10、 欠电流继电器利用其常开触点串接在被
控线路中起欠流保护。
11、 过电流继电器利用其常闭触点串接在被
控线路中起过流保护。
12、 接口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数据格式转换、 放大、通
。
信联络
13、 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 控制器、执行环节、 检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