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原电池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原电池》教学设计

游云飞

一、考纲解读

化学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本讲主要考点有:原电池原理、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原电池pH值的变化和简单计算。

今后的命题方向:运用原电池原理来解决新型的化学电池,如燃料电池、可充电池等。 二、考点整合

考点1 原电池的构成和原电池的基本原理 原电池 装置特点 构成条件 两极名称 两极反应 电子流向 离子移向 →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燃料电池除外);②电解质溶液(一般负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电子——发生 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电子——发生 反应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常是电极本身失电子而被氧化(燃料电池除外)。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可充电电池除外)。 e??? 极(通过外电路导线传导) 极?溶液中(内电路):阴离子→ ,阳离子→ 。 考点2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

(1)由两极的相对活泼性确定:相对活泼性较强(针对电解质溶液而言)的金属为 极(一般地,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要发生反应),相对活泼性较差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等为 极。如:Mg—Al—HCl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Mg;但Mg—Al—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为Al。(思考:Al—Cu—HCl溶液、Al—Cu—浓HN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的负极分别为什么?) (2)根据本质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一定是负极(电子从负极发出),化合价升高。比如:Zn + 2MnO2 + NH4+ =Zn2+ + Mn2O3 + NH3 + H2O,Zn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0→+2),所以Zn为负极。利用这种办法准确性较高。当然,这种方法需要知道大致的原电池反应方程式或者有图示提示(燃料电池一般是这样)。如两极都是惰性电极(一般用于燃料电池),则可以通过定义和总反应式来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气体(或对应物质)所对应的一极为负极。如碱性溶液中的甲醇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CH3OH被氧化,则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3)原电池中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的判断:电子流向:负→正, 电流方向:正→负 (4)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的判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区移动

(5)由电极变化情况确定: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此电极为 极;若某一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则此电极为 极。如:Zn—C—CuSO4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C电极上会析出紫红色固体物质,则C为此原电池的正极。

(6)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电极附近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KI–淀粉等)的显色情况来

--

分析推断该电极发生的反应情况,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是H+还是OH或I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

极。如用酚酞作指示剂,则溶液变红色的那一极附近溶液的性质为碱性,是H+放电导致c(OH)>c(H+),H+放电是还原反应,故这一极为正极。 2、书写电极反应式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一旦确定,则相应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也随之确定。但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还需注意以

1

下几点:

① 两极电极反应式中的电子得失数目(一般)保持相等。

②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时会引起电极反应的改变。如Al-Cu-NaHCO3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因Al失

--

去电子生成的Al3+能与HCO3反应:Al3++3HCO3=Al(OH)3↓+3CO2↑,故铝件(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Al+3HCO3

→Al(OH)3↓+3CO2↑+3e,而不是仅仅写为:Al→Al3++3e。还有如在书写燃料电池正极反应时,要注意电解-

-质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为碱性时,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正极反应就写成O2+2H2O+4e-→4OH;-溶液为酸性时,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此时电极反应式应写为O2+4H++4e-→2H2O。所以有些电池若改变其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虽不会改变电池的正负极,但却改变了电极反应。 ③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到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若已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电极反应式(一般为负极),即得到较难写出的电极反应式。

④可充电电池是联系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桥梁,它也是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知识点。放电为原电池反应,充电为电解池反应。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与电解池的阳极反应互为逆反应。只要按前面方法能熟练书写放电(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就能很快写出充电(即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

考点3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①酸性锌锰干电池:负极是锌,正极是石墨棒,电解质是NH4Cl和ZnCl2,MnO2是去极剂,除去炭棒上的氢气膜,减小电池的内阻。电极反应是:

负极:Zn—2e-→ Zn2+ 正极:2 NH4++2e-+2 MnO2→2NH3+H2O+Mn2O3 电池反应:Zn+2 NH4++2 MnO2= Zn2++2NH3+ H2O+ Mn2O3

特点: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但会发生自放电而使存放时间缩短,放电后电压下降比较快。 ②碱性锌锰电池:负极是锌,正极是MnO2,电解质是KOH。电极反应是:

---

负极:Zn+2OH—→Zn(OH)2+2e;正极:2MnO2+2H2O+2e→2MnO(OH)+2OH 电池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特点:单位质量所输出的电能多且储存时间较长,适用于大电流和连续放电。 2、铅蓄电池(放电),负极是Pb,正极是PbO2,H2SO4是电解质。正负极生成的Pb2+同时SO42-结合生成难溶的PbSO4。

负极:Pb→Pb2++2e-, Pb2++ SO42-→PbSO4,合并得:Pb+ SO42-→ PbSO4 +2e-

+2-- 正极:PbO2+4H+ SO4+2e→ PbSO4+2 H2O

总电池反应:Pb+ PbO2+4H++2 SO42-=2 PbSO4+2 H2O 写出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

阴极 ;阳极 总反应式: 3、镍一镉碱性蓄电池: 放电时镉(Cd)为负极,正极是NiO(OH),电解液是KOH溶液。

总反应式为:Cd+2NiO(OH)+2H2O Cd(OH)2+2Ni(OH)2

放电时:负极:Cd+2OH-→Cd(OH)2+2e-; 正极:2NiO(OH)+2H2O+2e-→2Ni(OH)2+2OH-

充电时:阴极 ;阳极 4、钮扣式电池(银锌电池)(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总反应:Zn+Ag2O+H2O

放电充电Zn(OH)2+2Ag

放电时:负极: ;正极: ;

充电时:阴极 ;阳极 注意:可充电还有镍铁碱性电池:Fe+NiO2+2H2O

放电充电Fe(OH)2+Ni(OH)2、氢镍电池:H2+2NiO(OH)

2

Ni(OH)2、 高铁电池:3Zn+2K2FeO4+8H2O 3Zn(OH)2+2Fe(OH)3+4KOH和锂电池等。

5、氢氧燃料电池:氢、氧电极都是双层多孔镍电极(内外层孔径不同),加铂或氧化钴作催化剂,电解质用酸或碱。总电池反应是:2H2 +O2 =2H2O。

①用40%的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负极: ; 正极: 。 ②用35%苛性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负极: ; 正极: 。

注意:在酸性环境中,H+能稳定存在,O2-会与H+结合成H2O;在碱性环境中,H+不能稳定存在,会与OH-结合成H2O,而O2-也不能稳定存在,会与水结合形成OH-。

例1、氢氧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分别能传导O2- 或H+。书写时要依据电解质的性质。

(Ⅰ)在能传导O2-的固体电解质中 :负极: ; 正极: 。

注意:在能传导O2-的固体电解质中:由于O2-能存在,而H+会与固体电解质中O2-结合形成水 (Ⅱ)在能传导H+的固体电解质中 :负极: ; 正极: 。

总反应都是:2H2+ O2=2H2O

6、甲烷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以多孔镍板为两极,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由于生成的CO2还要与KOH反应生成K2CO3,所以总反应为:CH4 + 2O2 + 2KOH = K2CO3 + 3H2O。书写过程如下: 负极:CH4+ 8OH- →CO2 + 6H2O+8e-, CO2 + 2OH- → CO32- + H2O,合并得:

CH4 + 10 OH- + 8e- →CO32- + 7H2O 。

正极:O2 + 4e- → 2O2- ,O2- + H2O→2OH- ,合并得: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2H2O + 4e- → 4OH-。 例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负极: ; 正极: 。 总电池反应: 。 7、甲醇燃料电池:以铂为两极,用碱或酸作为电解质。 ①碱性电解质(KOH溶液为例)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负极:CH3OH +8OH- → CO32-+ 6H2O +6e- 总反应式:2 CH3OH + 3O2 +4KOH= 2K2CO3 + 6H2O ②酸性电解质(H2SO4溶液为例)

正极: ;负极: 。 总反应: 。 说明:乙醇燃料电池与甲醇燃料电池原理基本相同

例3、甲醇、空气(含CO2)燃料电池,用熔融的碳酸盐(Li2CO3和Na2CO3熔融盐混和物)作电解质。 正极: ;负极: 。

总反应:2CH3OH+3 O2=2CO2+4H2O

提示:在熔融的碳酸盐环境中,O2-离子也不能单独存在,O2-离子可结合CO2生成CO32-离子。

8、铝–空气–海水电池: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被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电源负极材料为铝,电源正极材料为石墨、铂网等能导电的惰性材料。

正极: ;负极: 。 总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说明:铝板要及时更换,铂做成网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充电充电放电放电【随堂练习】

1、(2010安徽卷)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

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08江苏卷)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2、

放电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2H2O 充电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 OH → NiOOH + H2O+e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3、(2010福建卷)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K闭合时,Ⅱ中SO42向c电极迁移

B.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 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

+SO42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Pb--

KaPbbPbcPbdPbPbO2PbSO4Ⅰ30%H2SO4Ⅱ4、据报道,美国正在研究的新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它具有容量大等优点,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B.负极反应为Zn→Zn2+2e C. 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 5、某燃料电池以熔融的K2CO3(其中不含O和HCO3)为电解质,以丁烷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以具有催化作用和导电性能的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写出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 (3)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为此,必须在通入的空气中加入一种物质,加入的物质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

6、在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E为一张淀粉、碘化钾和酚酞混合溶液润湿的滤纸,C、D为 夹在滤纸两端的铂夹,X、Y分别为直流电源的两极。 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溶液的水槽中,再分别插入铂电极。切断电源开关S1,闭合开关S2,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电源的正、负极:X为 极,Y为 极。 (2)在滤纸的C端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滤纸的D端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写出电极反应式:A中 ;B中 ;C中 ;D中 。

(4)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开

关S2,闭合开关S1,则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填“偏转”或“不偏转”)。

(5)若电流计指针偏转,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若指针不偏转,此题不必回答):A中 ;B中 。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请说明理由(若指针偏转,此题不必回答)

2--

4

【教学反思】

原电池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学期进行到这部分的教学时,考虑到实际情况,针对高三(7)班和高三(8)学生特点,特设计了“以学生自主自学、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实际授课情况来看,学生能积极探讨问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同时这节课还有两个亮点:一是打破了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课前发提纲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本人在收集好问题在课堂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二是本人在设计时,采用学案+随堂练习方式,联系实际,归纳出的化学电源比较全面和有代表性,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逐个突破重难点,基本达到了本人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过,本节课的教学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1、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稍显不足,有些学生讨论和思考得不够充分;2、有些练习拓展比较大比较宽,难度太大,不大适合学习中下的学生理解和掌握;3、教师对学生原电池学习方法和规律的引导和总结还不够些,造成部分学生理解比较混乱。

综上所述,对本节课的教学,本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对本人今后尝试更多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也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前和课后的研究和反思,本人也存在许多不足,今后会加以改正。

5

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游云飞一、考纲解读化学是高考的常考知识点。本讲主要考点有:原电池原理、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原电池pH值的变化和简单计算。今后的命题方向:运用原电池原理来解决新型的化学电池,如燃料电池、可充电池等。二、考点整合考点1原电池的构成和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原电池装置特点构成条件两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diiv67xeh4yj364q360565jb3urvy010z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