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语文教师心得体会范文5篇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职语文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语文教师心得体会范文1
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
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专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
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