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班主任概述 本章从班主任的产生和发展入手,概括地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内容、特点、素质要求及其培训。
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班主任的职责和素质,首先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产生。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班级授课制的确立而产生的。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是班级集体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影响或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班主任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教育最全面和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具体来讲,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要协助科任教师搞好劳动技术教育。总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他要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等起主导作用。
为了胜任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对班主任素质有较高、较全面的要求。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1.思想品德素质:(1)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和辨别是非的能力;(2)坚定的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知识能力素质,主要包括:(1)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2)教育科学知识;(3)教育教学能力;(4)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5)交往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3.个性心理品质。 4.教育机智。 5.身体素质。
第二节重点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1.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具体来讲,主要有:
(1)健全班级组织,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其核心内容是班集体的建设。 (2)搞好班级管理,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证,其中心内容是班级常规管理。 (3)指导班级活动,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实践性内容。 (4)开展班级教育工作,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性内容。 2.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性和创造性。首先,班主任工作必须适应教育目的的要求,适应学生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对人的客观要求。其次,班主任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又决定着班主任要创造性地选择运用合适的工作方法,以更好地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协调性和主导性。班主任在对学生教育的所有教育主体中居于主要地位。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又需要班主任首先协调好家庭、社会和学生三方面的力量,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其次,协调好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以形成学校内部教育合力;最后还要协调好德、智、体、美、劳五育对学生的影响。
(3)全面性和个别性。从教育目的来看,班主任工作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它是通过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实现、来体现的;从教育对象来看,班主任既要组织、培养,教育和管理学生集体,又要对集体中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从工作途径和方法来看,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和教育对象发展的全面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必须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全面的,但在具体工作中,又要因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4)示范性和激励性。教育活动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其思想、行为、修养乃至工作方式都对学生有较强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应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个性和科学的工作方式激发、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即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5)集体性和独立性。学生质量的体现是各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过程和效果,无不体现出集体性。同时,班主任工作又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工作。他们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是其个体成绩的体现,是个人调控的结果。
(6)艰巨性和崇高性。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是由班主任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途径的复杂性及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所决定的。而班主任工作目标的神圣和崇高则决定了班主任工作性质的崇高性。
第三节,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首先阐述了班主任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性,这是班主任特殊工作任务的需要,是小学生独特学习方式的需要,也是实现班主任队伍结构完善的需要。然后介绍了班主任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自修(包括在实践中自修和函授中自修)、培训(包括半脱产培训和全脱产培训)和教育科研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共3.8页,601题) 1.1.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C】的确立应运而生的。A.个别教学制B.小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导师负责制
1.2.班主任产生于【C】A.封建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C】A.国子学B.书院C.京师同文馆D.天津中西学堂
1.4.清政府在1903年实行的级任制和1938年开始实行的【A】是我国班主任工作的雏形。A.导师制B.函授制C.班级授课制D.远程教育制
1.5.1988年10月10日,原国家教委颁布了【D】,对班主任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职责、原则等做出了具体规定。A.《小学暂行规程(草案)》B.《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C.《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D.《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1.6.我国普通中小学公办教师试行发放班主任津贴以提高小学班主任待遇始于【B】A.1963年3月23日B.1979年11月1日C.1983年7月1日D.1988年10月10日
1.7.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教育最全面和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是【D】A.家长B.校长C.课任教师D.班主任
1.8.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性内容是【A】A.健全班级组织B.搞好班级管理C.指导班级活动D.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1.9.班主任工作的保证性内容是【B】A.健全班级组织B.搞好班级管理C.指导班级活动D.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1.10.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性内容是【D】A.健全班级组织B.搞好班级管理C.指导班级活动D.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1.11.指导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C】A.前提性内容B.保证性内容C.重要实践性内容D.基础性内容
1.12.开展班级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D】A.前提性内容B.保证性内容C.重要实践性内容D.基础性内容
1.13.为了健全班组织,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A】A.班集体建设B.班级常规管理C.个另I】教育工作D.指导班级活动
1.14.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B】A.班集体建设B.班级常规管理C.偶发事件处理D.个别教育工作
1.15.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属于【D】A.健全班级组织B.搞好班级管理C.指导班级活动D.班级教育工作
1.16.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A】A.适应性和创造性B.协调性和主导性C.示范性和激励性D.集体性和独立性
1.17.从教育目的来看,班主任工作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总是要通过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实现和体现,这说明班主任工作具有【D】A.适应性和创造性B.协调性和主导性C.示范性和激励性D.集体性和独立性
1.18.小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和小学生依赖性强、爱模仿等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班主任工作具有【C】A.适应性和创造性B.协调性和主导性C.示范性和激励性D.集体性和独立性
1.19.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班主任工作具有【C】A.示范性B.集体性C.艰巨性D.崇高性
1.20.同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是【B】A.游戏B.模仿C.创造D.理解
1.21.关于班主任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班主任随教育的产生而产生B.班主任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C.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班级授课制产生而产生D.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个别教学的发展而产生
2.1.一般来讲,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处于【B】A.第一个快速发育时期B.平稳增长时期C.第二个快速发育时期D.发育缓慢时期
8.16.通常情况下,良是评定该项目权数的【B】A.85%~100%B.75%~85%C.65%~75%D.65%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 1.1.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工作主要包括【ABCDE】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指导学生学习C.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D.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E.协助科任教师搞好劳动技术教育
1.2.班主任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ABCDE】A.思想品德素质B.知识能力素质C.个性心理品质D.教育机智E.身体素质
1.3.在下列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属于思想品德素质的有【ACDE】A.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B.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C.辨别是非的能力D.坚定教育信念,热爱全体学生E.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1.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BCDE】A.搞好教育规划B.健全班级组织C.搞好
班级管理D.指导班级活动E.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1.5.班级教育主要包括【CDE】A.班级常规管理B.健全班级组织C.班级个别教育D.班级偶发事件的处理E.班级榜样教育
1.6.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特点主要取决于【AD】A.教育活动的性质B.教育目的的内容C.教育时间的延长D.小学生的心理特点E.班主任的工作目标
1.7.班主任培养和提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ABD】A.自修B.培训C.教学D.教育科研E.实习
1.8.班主任工作协调性主要表现在【BCD】A.协调教育要求和学生意愿的矛盾B.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C.协调班主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D.协调德、智、体、美、劳对学生的影响E.协调任课教师间的关系
1.9.下列关于班主任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CD】A.班主任是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B.班主任是个别教学高度发展的产物C.班主任是随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应运而生的D.班主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E.班主任产生于封建社会
2.1.下列对小学生理发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BCD】A.身高体重处于快速生长时期B.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C.骨骼增长较快,但骨化尚未完成D.大肌肉发展较早,小肌肉发展较迟E.神经系统发展较早,功能达到成人水平
8.10.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自我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班主任是评价的主体B.班主体是评价的客体C.班主任自我评价更容易被本人理解、接受D.班主任既不是评价的主体,又不是评价的客体E.以上说法都不对 8.11.关于他人评价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BCD】A.班主任是评价的主体B.班主任是评价的客体C.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相分离D.他人是评价的主体E.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填空题 1.1.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应运而生的。 1.2.(班集体的建设)是健全班级组织中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1.3.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班级常规管理)。
1.4.(指导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内容;(开展班级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性内容。
1.5.健全班级组织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性)内容;搞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保证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