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聊城大学成人教育《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号 姓名 教学单位

第1页 共1页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 )。”

2、孔子用以评论整部《诗》的“思无邪”一语,在《诗·鲁颂》中的本义是( )。

3、《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写作大致按照“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 )”四个方

面展开的。

4、“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5、《典论·论文》中的“气”包括气质和( )两层意思。 6、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 )相联系的。

7、相传为王昌龄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 )。 8、“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二十四诗品》中的( )品。

9、江西诗派所谓“一祖三宗”是指( )。

10、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到近代时期,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 二、名词解释 1、兴寄 2、知言养气 3、虚静 4、刘勰的六观法 5、文以明道 6、“温柔敦厚” 7、直寻

8、“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9、诗缘情 三、论述题

1、论述司空图的韵味说及其涵义。 2、论述严羽诗论的贡献。

3、论《周易》对古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4、论述王国维境界分类的内容。 5、试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成就。

)。

姓名 年级专业层次 教学单位

··················密···················封·····················线·················

·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丽以淫 2、专心致志 3、敷理以举统 4、主文而谲谏 5、风格 6、功利 7、意境 8、含蓄 9、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10、传统文学理论批评和新传入的西方文学理论与美学思想的碰撞和交汇,并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过渡。 二、名词解释

1、兴寄:唐初陈子昂提出的诗文主张。“兴寄”既是强调作品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同时也是重视诗歌整体审美形象的表现。兴,指感兴、意兴,是诗人浮想联翩,形象思维十分活跃时的一种状态。寄,指寄托,是诗人隐含于诗歌审美意象中的现实寓意。

2、知言养气:《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养气”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

3、虚静: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由此,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

4、刘勰的六观法:六观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出的,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5、文以明道:(1)“文以明道”是韩愈提出的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最早是在《争臣论》一文中提出的。(2)文以明道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文是手段,是形式;道是目的,是内容。韩愈所谓道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3)韩愈虽本于道,但并不轻视文,他主张“用文尚能”,把重道与尚文结合起来,并对散文的艺术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4)韩

聊城大学成人教育《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号姓名教学单位第1页共1页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一、填空题1、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2、孔子用以评论整部《诗》的“思无邪”一语,在《诗·鲁颂》中的本义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deil6s7sw8az813jgo32teb88j4i5005v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