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练习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届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据此可知,门阀政治( )

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加剧了士庶之间的对立

B.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 D.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解析:选B 题干“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体现了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项;士族地主内部的变动体现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题干不涉及庶族地主,排除C项;门阀政治就长远来说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

2.(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 )

A.皇帝励精图治 C.士族品行高洁

B.皇权相对孱弱 D.选官制度先进

解析:选B 依据材料,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而东晋、南朝总体特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从而限制了皇权,故选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母后、外戚等专权的根源在于皇权的加强,权力过于集中,与皇帝是否励精图治无关,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但不利于国家统一,导致政局动荡,与士族的品行高洁无关,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标准是门第,是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手段,题干所述现象没有体现其先进性,排除D项。

3.(2019届河北石家庄模拟)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 1 -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解析:选C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内容体现的门下省的演变历程不符,故A项错误;门下省成为审核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演变为负责审核的机构,使丞相的决策权被削弱,故C项正确;宰相退出权力中心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演变历程反映了宰相的权力被削弱,故D项错误。

4.(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史载,太宗时,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发号施令和参谋决策,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的主要职责则是审核下行的诏敕,审批百司奏抄,处理日常庶政。一般政务由尚书各司商量决定后,上报到门下省。小事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由此可见,唐太宗时( )

A.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B.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C.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 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解析:选C 据材料“中书省……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审核下行的诏敕……一般政务由尚书……小事……‘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可知,三省所决策的事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的职责划分,并没有体现三省之间的相互制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太宗时三省的具体分工,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三省制旨在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

5.(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二轮复习诊断)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 )

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 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 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 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

解析:选D 据材料“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科举制中的铨选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将“身言书判”应用于实践,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科举制铨选制度的实践的能力,而非强调科举制

- 2 -

促进文学作品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其中最重视判”可知,更加关注考生的实践能力,而非注重官吏的操守与品行,排除B项;据材料“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强调对于身言书判的综合运用,排除C项。

6.(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 )

A.加强中书省权力 C.强化对三省监督

B.协调三省关系 D.增加文官人数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所致,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力并没有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对三省监督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增设政事堂的目的是协调三省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无法得出增加文官人数的结论,排除D项。

7.(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体现了唐朝( )

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 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 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 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

解析:选D 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后,采纳了褚遂良的意见,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说明唐朝通过君臣互动来解决政治问题,故选D项;材料中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再决断,体现了决策的开明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唐朝的决策方式,与封建等级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唐朝的决策方式,没有体现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

8.(2019届山东威海模拟)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中书省 太宗时 (中书令) 高宗时 西台(右相) (侍中) 东台(左相) (左右仆射) 中台(左右匡政) 门下省 尚书省 - 3 -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第3单元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练习新人教版

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据此可知,门阀政治()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d1ky0zds67dd7d92wae4uc568cqcf01a7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