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
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很会讲故事。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等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1.作家作品
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广义上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一般来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方面的含意:①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②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③道无形无象。在先秦各学
- 1 -
派中,道家虽然不如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2.背景解读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做过蒙(今河南商丘)地的漆园吏。他生活的年代,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字音识记
①庖丁(páo) ②踦(yǐ) ③砉然(huā) ...④然(huō) ⑤大窾(kuǎn) ⑥肯綮(qìnɡ) ..⑦大 (ɡū) ⑧硎石(xínɡ) ⑨怵然(chù) ..⑩然(huò)
2.辨形组词
???倚?倚傍??怵?怵然?①? ②? ?踦?踦触????沭?沭河????戒?戒除??折?折断?③? ④? ?诫?告诫????拆?拆掉?
3.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
(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
(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文中是拭擦的意思) .
- 1 -
4.一词多义 (1)视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动词,看) .视为止,行为迟(名词,目光) .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 .(2)始
始臣之解牛之时(副词,起初) .始速祸焉(副词,才) .
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动词,开始) .(3)因
因其固然(动词,依照) .相如因持璧却立(连词,于是,就) .不如因而善遇之(副词,趁此) .因河为池(动词,凭借) .(4)而
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连词,表转折)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 .(5)然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连词,但是) .
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是对的) .(6)间
彼节者有间(名词,间隙) .
- 1 -
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副词,秘密地,悄悄地)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顷刻) .(7)为
吾见其难为(动词,做) .怵然为戒(动词,作为) .视为止(介词,因) .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 .
为之四顾(介词,因为) .(8)乎
技盖至此乎(语气词,在句末表疑问)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而况大乎(语气词,在句末表感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5.词类活用
(1)足之所履(名词用作动词,踩) .(2)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3)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 .6.古今异义 (1)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因而。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依乎天理 ..
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自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 (3)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没有去尝试。 今义:不曾。 (4)虽然,每至于族 ..
- 1 -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5)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不外乎。
1.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课文的写法是先写结果,后写原因,这样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印象深刻,造成悬念;二是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所见无非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