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每年的7-9月份在改造后的稻田,每亩投放经挑选的小龙虾亲虾 18~20千克,

雌雄比例 3:1 。在投放亲虾前应对池塘进行清整、除野、消毒、施肥、种植水生植 物,水深保持 1米以上。投放亲虾后,可缓慢排水,使水深保持在 0.4~0.6 米,让 小龙虾的亲虾掘穴,进入地下繁殖。 10 月底后可视亲虾的情况。缓慢向稻田加水, 让水位刚好淹没淡水小龙虾的洞穴。整个秋冬季均可不投喂,但要投放水草,并适 度施肥,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保持透明度在 30-40 厘米,保证亲虾和孵化出的幼 虾有足够的食物。当见有大量幼虾孵化出来后,可用地笼捉走已繁殖过的大虾。整 个冬季保持水深0.6米以上,如气温低于4C以下,最好水深在1米以上。到第二年 3月初,当气温回升到12C,水温回升到10C以上时,就会有虾离开洞穴,出来摄 食、活动。此时应加强管理,晒水以提高水温.并开始投喂、捕捞大虾。当水温达 到

18C以上时,则应加强投喂。 4 病害防治

小龙虾的疾病主要有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引起的两大类。非生物因子引起的 疾病是指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水体的 PH过高或过低、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物

质对水体的污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因子引起的疾病是指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 物等有害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及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不足而引进的营养不良,操作不 当引起的应激性反应等疾病。但疾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有很多疾病都是上述 两类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很强,大规格发生疾病的 情况目前尚不多见。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由于追求最大的养殖效益,放养密度可 能会加大,因此仍要注意加强疾病的预防。

4.1 预防措施

坚持以预防为主,无病早防,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⑴在放养虾苗前,养殖水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⑵放养虾种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进行虾体消毒;

⑶加强池水水质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池水水质。有条件的可定期用生石

灰全池泼洒,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 物质,保持

池水的酸碱度平衡和溶氧水平,使水体中的物质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解决池水老化等问题。

⑷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在饲料中可添加光合细菌及免疫

剂。

⑸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带水操作,避免离水时间过长,避免虾体挤压受伤。 ⑹采取生态、健康养殖法。

4.2 常见疾病治疗

在小龙虾疾病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操 作。

4.2.1 甲壳溃烂病

病原与病症:此病是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甲壳局部 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之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严重时,出现较大或较多空 洞导致病虾内部感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⑴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

⑵饲养期间要足量,均匀投饲,防止因饵料不足引起争食或残杀。 ⑶发生此病,每立方水体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后的浸泡液全池泼洒。

⑷每亩用 5-6 千克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或用每立方水体 2-3 克的漂白粉全池泼 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用。

4.2.2 纤毛虫病

病原与症状: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聚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 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 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 , 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 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进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虾体表现 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

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该病对幼虾危 害较严重,成虾多在低温时候大量寄生。 防治方法:

⑴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⑵用 3%-5%的食盐水浸洗, 3-5 天为一个疗程。

⑶用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胺盐含量为 50% )全池泼洒,用量为0.3mg/L。 ⑷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

每年的7-9月份在改造后的稻田,每亩投放经挑选的小龙虾亲虾18~20千克,雌雄比例3:1。在投放亲虾前应对池塘进行清整、除野、消毒、施肥、种植水生植物,水深保持1米以上。投放亲虾后,可缓慢排水,使水深保持在0.4~0.6米,让小龙虾的亲虾掘穴,进入地下繁殖。10月底后可视亲虾的情况。缓慢向稻田加水,让水位刚好淹没淡水小龙虾的洞穴。整个秋冬季均可不投喂,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td26myyh0vngk58yua7wp9920csk00zx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