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任务。面对新媒体这一新兴的教育载体,我们需要扬长避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开展理论教育新形式;打造思想理论课信息反馈平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即时性的交流平台,改进疏导教育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网络迅猛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指出:“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4.6%,同时我国网民以10岁~39岁年龄段的人为主要群体,占到78.4%,其中20岁~29岁年龄段的群体占31.4%”。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极大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我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带来了挑战,提供了新的契机。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形式丰富,种类多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的平台得到拓展,从而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论坛、微博、微信、播客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并辅以一定的实践、心理沟通。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具体的教育形式不应该舍弃,而是应该赋予一种生动的、易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新媒体的出现给这种改变提供了便利。
2.新媒体互动性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提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尤其是随着数字报刊、公众博客、论坛、贴吧等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可以在数字报刊上发表个人对时事新闻的观点,并同时得到相应的反馈,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空间等多种途径,对某一现象或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感想,并得到回复,使身在不同地方的网民实现彼此的及时沟通。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受众畅所欲言,在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交流。如果将新媒体能够有效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利于教育者把握受教育者真实的思想动态,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新媒体覆盖率高,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传统媒体受到时间、版面、技术等的限制,无法任意扩大和丰富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使信息量受到了限制。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突破地域的界限,利用卫星、网络等渠道,可以大大增加传播信息的容量。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上网资费的降低,网民购买力的提高,以及4G网络在绝大多
数区域的全覆盖,新媒体的使用范围将会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量大,同时信息良莠不齐,其传递的不良信息严重污染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运行造成诸多干扰。新媒体信息中,有的宣扬封建迷信、歪理邪说,有的宣扬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会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非理性的、伪科学的东西接触多了,大学生会对正确积极的东西产生抵抗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融入了世界全球化体系,在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的交融,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对各种言论的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2.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大学生长期处于理想的虚拟社会,极有可能会丧失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进而产生对现实的抵触,也就会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大学生渴望他人的倾听,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新媒体的虚拟性恰恰给这种心理提供了无限满足的空间。在网络中,他们能够找到很多虚拟的朋友,大家就某一个问题展开沟通,无拘无束,甚至会得到很多人的追捧,从而产生极大的内心满足感、优越感。而当他们面对社会现实,以“现实人”的身份和他人互动时,言行受到拘束,沟通产生障碍,出现心理无法承受甚至言行失范的现象,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不自在、不认可会使他们对现实失去信心,产生逆反心理,迫使他们重新再回到网络世界,进而产生恶性循环。社会的进步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新媒体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既然新媒体的使用有利有弊,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使新媒体为我所用的过程中,必然要规避那些消极的方面。如何运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大学生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何在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这些都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背景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路径
结合新媒体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大学生的特点,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开展理论教育新形式。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思政课课堂多采用大班授课,教师全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的灌输。近年来,高校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把图像和视频融入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必要的学分,养成了抄课件的习惯,不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课堂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思想理论教学内容很多,课时却很少,导致课堂容量很大,教师的讲解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大学生对思想理论课表现出了消极的学习态度,没有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因此,要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可以把数字报纸、数字杂志这类新媒体引进课堂,及时更新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充实课程资源,用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多媒体,打造类似于微博、微信、QQ等新的课堂即时交流平台。当教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其他观点进行评论,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也可以随时把
握学生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启发受教育者积极思维,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2.打造思想理论课信息反馈平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新媒体的虚拟性及其匿名性,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的真实性,受教育者可以摆脱各种顾虑,畅所欲言。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保证信息反馈的速度。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我们有必要建立思政课信息反馈平台,以授课班级为单位,教育对象可以随时发表自己对课程的看法、自己的收获以及对课程的建议,采取课后作业的形式,保证信息反馈量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把握学生的思想反应和发展动向,及时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形式,以获得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3.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发端于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的专著《班级生活》 一书中关于学校的“潜在课程”以及1970年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的“隐蔽性课程”的研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了对隐性教育的探讨和研究。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教育者为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过程中,隐藏教育的实质内容和教育目的,通常在课堂之外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娱乐、舆论、管理等日常生活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熏陶,促进其思想的转变,提升思想觉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隐蔽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载体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而备受推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新时期要运用新媒体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在校园网络文化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布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或者结合国家重要节日,通过新媒体举办各种融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寓教于乐,通过间接的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现“无教之教”。
4.建设即时性的交流平台,改进疏导教育法。采用疏导教育法,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民主的条件、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讲真话。新时期开展疏导教育,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交流。一方面,建设及时交流平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让学生及时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并鼓励他们彼此分享。对错误的思想认识允许讲出来,并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可以建设校园心理咨询网站,使学生以匿名的身份把心里的困惑讲出来,促使其心理冲突的缓解。教育者同样采取匿名的身份及时对教育对象的问题进行判断、澄清、疏通、引导,给予教育对象以关怀、鼓励和信任,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升教育的成效。
5.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由于新媒体的使用不局限于课堂,这样就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有选择性地、自主地浏览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当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和渴望获得的自由、共享,也正为实现自我教育带来契机。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不仅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而且要注意到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良影响,尤其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管理。高校应从社会、学校、大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实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质作用,开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