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高级功能学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3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2节、第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业分

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能引起上肢运动

D.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支配着对侧躯体的随意运动功能

【解析】 大脑皮层代表区与实际躯体是倒置关系,刺激中央前回的顶部能引起下肢运动。

【答案】 C

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递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解析】 神经元受刺激后,由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实现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向电信号的转变,然后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答案】 B

3.(2016·衡水中学高二调考)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能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基础是膜的选择透过性

1

B.局部电流会刺激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发生外负内正的电位变化 C.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兴奋会向两端进行传导 D.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解析】 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A正确;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受到局部电流的刺激后电位变为内正外负,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所以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后兴奋会向两端进行传导,C正确;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答案】 D

4.下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 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D.若c为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解析】 若c为乙酰胆碱,则在e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 D

5.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答案】 D

6.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电表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2

C.兴奋由b点传递到c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当刺激点处于中点时,到两电极的时间相等,电表指针不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刺激b点,电表①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的影响)。b、c两点间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b点传递到c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 C

7.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 A为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无高级神经中枢参与;B和C均为仅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活动;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是由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活动,但无意识的人不能控制而有意识的人能控制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答案】 D

8.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解析】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B错、C正确。

【答案】 C

9.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

3

成果 (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②④ C.②③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结构,细胞核位于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内,具有正常功能的神经元的细胞核也不位于突触小体内。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没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

【答案】 A

10.如图是人的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而手与手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______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________关系。 (4)若刺激右侧大脑皮层的________,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______支配的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高级神经活动调节——大脑皮层对机体控制及识图能力。(1)大脑皮层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刺激大脑皮层就是刺激神经中枢。(2) 由图中可看出:人体面积巨大的躯干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面积非常小,而手、头面积却占有很大代表区,这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4

与躯体大小无关。(3)从图中可知: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只有头面部是正立的。(4)大脑皮层对躯体的控制是左右对侧交叉控制的;控制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答案】 (1)神经中枢 (2)精细复杂 (3)倒置 (4)中央前回 交叉(或对侧)

[能力提升]

11.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在a、b两处分别给予电刺激,M开始反应的时间情况如下表:则神经冲动从b处到达M的时间(ms)是( )

刺激部位 距M处距离(mm) M开始反应需要的时间(ms) a b A.1.5 C.5

5 50 3.5 5.0 B.5/3 D.8.5

【解析】 M为效应器,神经纤维和效应器之间的结点类似于突触,M“开始反应”实际上包括两部分时间: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和类似于突触中传递的时间。题干中所求到达M的时间指的就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ab段是完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求出速度v,v=(50-5)/(5-3.5)=30 mm/ms,所以,b到达M的时间=50/30=5/3。

【答案】 B

12.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解析】 止痛药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又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但具有止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很可能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失去了与突触后膜

5

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高级功能学业

第1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3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2节、第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pyb9dloh02tjb2ixwe3xy6q955i0014r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