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材料二 唐朝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国家的最高官吏,对传统的监察——“以法治吏”,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谏官,职能为对君主言行和违失进行直言规谏,规劝其改正错误……谏官系统这一面独特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了不少决策上的失误,避免害民乖谬之政,防患于未然。它虽然仍受到皇帝、谏官双方政风的制约而难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监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划归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

——摘编自饶文波《廉洁文化之旅之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

材料四 权力应当是居于制度、法律之下的,权力应当是相对被动和受控制的。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人治政治,造成权力无限、为所欲为的后果。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十分发达,一方面却是贪污腐败盛行的矛盾现象的总根源。王亚南先生甚至认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

——摘编自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一,归纳御史大夫的地位与职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的监察制度相对于秦汉有何突破。

第11页/共22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发展到顶峰的清代监察制度为何不能肃清官员贪腐?

第12页/共22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式,君权转移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手中,君主专制没有被颠覆,故A项错误;宦官的专权与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皇帝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表面上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但两千多年中无法杜绝,根源在于君权至上,君权缺乏监督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宦官、外戚专权。 2.答案:C

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自然谈不上对相权的制约问题,故A项错误。内阁拥有票拟之权,但无法对皇权进行制约,故B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故C项正确,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选官主要看门第出身,故选B项。靠战事立功而任官的是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故排除A 项。以才学品德作为选官依据的是汉代的察举制,故排除C项。 4.答案:B

第13页/共22页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5.答案:C

解析:“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等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和隋朝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控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了“逆转”及“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A项发生在汉景帝时;B项中的“刚刚建立”不符合史实;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于东汉末年兴起,D项错误。故C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家族和睦不是材料体现主题,故A项错误; 等级秩序不是宗法制的内涵,故B项错误; 贵族世袭不属于材料中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体现宗法制下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

第14页/共22页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10.答案:A

解析: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内涵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B项,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诸侯国内王侯地位最高,并没有强化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C项,诸侯国相对独立,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并不能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D项,古代中国贵族世袭制的确立并非始于周代分封制,夏商时期已经开始了。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答案:B

解析:A、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12.答案:C

第15页/共2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唐朝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国家的最高官吏,对传统的监察——“以法治吏”,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谏官,职能为对君主言行和违失进行直言规谏,规劝其改正错误……谏官系统这一面独特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了不少决策上的失误,避免害民乖谬之政,防患于未然。它虽然仍受到皇帝、谏官双方政风的制约而难免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监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p6j6nze73pebe0io3703gjy5zd2f00lq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