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采集并转换成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驱动力矩和阻力矩数据,采用角位移传感器和A/D板采集并转换成主、从动带轮的转数。最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作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对传动效率的影响。
2. 带传动运动模拟:该实验装置配置的计算机软件,在输入实测主、从动带轮
的转数后,通过数模计算作出带传动运动模拟,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五、实验步骤
1. 打开计算机,单击“带传动”图标,进入带传动的封面。单击左键,进入带传动实验说明界面。
2. 按操作规程缓慢启动实验台的电动机,将转速调至n=1000转,待带传
动运转平稳后,可进行带传动实验。
3. 在带传动实验说明界面下方单击“实验”键,进入带传动实验分析界
面。
4. 确定带的初拉力2F0值。检查调速旋纽,确保其初始状态为速度最小处。 5. 在空载状态下,单击“稳定测试”,记录下带传动初始值。
6. 通过测试界面的“加载”按钮逐级改变发电机负载,转速稳定后,依
次记录各级负载下的n1 、n2、T1、T2、值,同时单击“稳定测试”,稳定记录带传动的实测结果。
7. 依次做到带在带轮上接近打滑时为止(滑动率ε约为10%即可),单击
“实测曲线”键,显示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停止试验,卸去负载。测得的数据应不少于8~10点。
8. 增大初拉力,重复上述步骤,做出另一组试验数据。
9. 在带传动实验分析界面下方单击“运动模拟”键,可观察带传动的运
动和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10. 要打印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在该界面下方单击“打印”键,
打印机自动打印出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11.如果实验结束,单击“退出”,返回Windows界面。
六、思考题
1. 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有何区别?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当D1≠D2时,打滑发生在哪个轮上?
3. 带传动的初拉力大小对传动能力有何影响?最优初拉力的确定与什么
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因素有关?影响带传动能力还有哪些因素?
4. 带传动的效率如何测得?有哪些因素会产生实验误差?试解释传动效
率为什么随有效拉力的增加而增加,到达最大值后又下降?
实验四 一. 目的
1.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原理;
2. 通过用齿条刀具范成渐开线齿廓的过程,了解齿轮的根切现象及避免根切的方法;
3. 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 设备和工具
1.渐开线齿廓范成仪,图1所示;
2.A4绘图纸一张、圆规、三角板、剪刀、铅笔、橡皮、计算器等(自备)。
图 1
1.图纸托盘;2.滑架; 3.机架; 4.齿条刀具; 5.调节螺钉;
6.定位螺钉; 7.刀架;8.锁紧螺钉;9.压环
齿轮范成实验
三. 原理
范成法(又称包络法或称展成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对齿轮或一个齿轮与齿条啮合时,一个齿轮的齿廓是另一个齿轮齿廓的包络线。因此,若将其中一个齿轮或齿条制成刀具,使刀具与轮坯的运动关系与一对齿轮(或齿轮与齿条)啮合一样(由齿轮加工机床保证),并加上必要的切削运动与进给运动,就可以在轮坯上连续切出所有的轮齿。
当齿条刀具中线与轮坯分度圆相切(即刀具调节到刻度“0”位置)时,便能切制出标准齿轮。
当齿条刀具离开轮坯中心移动时,切制出正变位齿轮。 当齿条刀具靠近轮坯中心移动时,切制出负变位齿轮。 四.步骤
1.测量图纸托盘直径(即为轮坯分度圆直径d)。
2.在齿条刀具上量取齿距p(相邻两齿同侧齿廓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3.计算模数m和齿数z
m= p / π(取标准模数) ;z = d / m (取整数)
4.在纸坯上画出四个圆:分度圆d、齿顶圆da、齿根圆df、基圆db(其公式参见教科书)。
5. 将纸坯装在范成仪上,调整刀具对准刻度上的“0”位置,范成标准齿轮1?2个齿(如图2所示),注意观察有否根切。
1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图2
6. 为避免根切,范成正变位齿轮。 1) 计算变位量?minm ,其中 ?min =
zmin?z。 zmin2) 计算并在轮坯上画出分度圆d、齿顶圆da、齿根圆df 、基圆db(公式参见教科书或实验报告),其中分度圆d、基圆db与标准齿轮相同。
3) 将纸坯装在范成仪上,移动刀具离开轮坯中心,移动量(变位量)为
?minm。
4) 范成正变位齿轮1?2个齿(如图3),注意观察此时有否根切。
图3
五.思考题
1.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时,刀具相对轮坯的位置及运动有何不同?
2. 用同一把齿条刀具加工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时,定性比较下述几何参数和尺寸的变化:m 、? 、da、d 、df 、 db 、s 、e 和p 。
3. 根切现象是如何产生的?避免根切可采取哪些措施? 4.本实验
1.齿条刀具的基本参数
m = 10 ,? ? ???,ha* ?1 ,c*?????
2.被加工齿轮基本参数
m = ,d = ,z =
3.实验结果比较 项 目 分度圆直径d 标准齿轮(mm) 正变位齿轮(mm) 1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齿顶圆直径da 齿根圆直径df 基圆直径db 齿距p 分度圆齿厚s 分度圆齿槽宽e 变位系数?min 实验五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组成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机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 CQJP—D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
1)齿轮:模数2,压力角20°,齿数为28、35、42、56,中心距组合为:63、70、77、84、91、98;
2)凸轮:基圆半径20㎜,升回型,从动件行程为30㎜; 3)齿条:模数2,压力角20°,单根齿条全长为400㎜; 4)槽轮:4槽槽轮;
5)拨盘:可形成两销拨盘或单销拨盘;
6)主动轴:轴端带有一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或移动副);
7)从动轴:轴端无平键,有圆头和扁头两种结构型式(可构成回转副或移动副);
8)移动副:轴端带扁头结构形式(可构成移动副); 9)转动副轴(或滑块):用于两构件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复合铰链Ⅰ(或滑块):用于三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或形成转动副+移动副;
11)复合铰链Ⅱ:用于四构件形成复合转动副;
12)主动滑块插件:插入主动滑块座孔中,使主动运动为往复直线运动;
13)主动滑块座:装入直线电机齿条轴上形成往复直线运动; 14)活动铰链座Ⅰ: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移动副;
15)活动铰链座Ⅱ:用于在滑块导向杆(或连杆)以及连杆的任意位置形成转动副或移动副;
16)滑块导向杆(或连杆);
17)连杆Ⅰ:有六种长度不等的连杆; 18)连杆Ⅱ:可形成三个回转副的连杆;
19)压紧螺栓:规格M5,使连杆与转动副轴固紧,无相对转动且无轴向窜动;
20)带垫片螺栓:规格M5,防止连杆与转动副轴的轴向分离,连杆与转动副轴能相对转动;
21)层面限位套:限定不同层面间的平面运动构件距离,防止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
22)紧固垫片:限制轴的回转;
23)高副锁紧弹簧:保证凸轮与从动件间的高副接触; 24)齿条护板:保证齿轮与齿条间的正确啮合; 25)T型螺母
1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