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论文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学校:实验小学
姓名:李 菊 花
时间:2017年5月
1 / 6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许多家长都有体会,当孩子调皮的时候,才发现规则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他才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这有益于他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个合格公民。而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规则,他则容易“为所欲为”,难于管教。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 孩子应遵守的规则
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包括很多,总的来说有3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这些规则可以从道德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来说明,也可以具体分为生活规则、学习规则、社会交往规则和保护环境规则等。
1. 生活规则
生活规则就是孩子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规定,包括安全规则、卫生规则等。比如说,不能玩火、不能到野外玩水、不能摸电源插座、饭前便后洗手等等。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规则,孩子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当然,这些规则可能会有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长可以以时间或地点的形式罗列出来。
2. 学习规则
学习规则涉及到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
2 / 6
问题、先做作业再玩、作业字迹端正、做完作业要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这些规则如果能使孩子明确,孩子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指的是孩子在于他人交往或在公共场所中应具备的规则,比如学会文明礼貌、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诚实、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要有秩序排队等。这些规则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变得善解人意,也能显示出孩子的教养,让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也初步为孩子建立了社会化秩序,打好了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4. 保护环境的规则
人生活在环境中,与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家庭教育应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规则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利用等等。这些规则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之,孩子需要学习的规则有很多,有些规则孩子很容易明白,也乐于遵守,但有些规则,孩子则需要时间慢慢学习,形成习惯。
(二)当前家长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我执教的学校,我发现,许多家长还不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都对孩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愿,
3 / 6
不愿强迫孩子,他们给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零散的要求、临时性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则。
二是一些家长因为文化水平或工作繁忙等原因,不重视对孩子的规则教育,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会许多规矩,还有些家长认为这些规矩都很小,很多是“小题大做”。结果,孩子没有约束,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的好坏,不知道怎么做才对,一不小心就会走偏。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才来教育,才后悔没有教过孩子规则。
三是树立规则后没有坚持或没有以身作则,导致规则被破坏。 四是家长一方把一些规矩下达给孩子,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只知道符合规则,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没有发挥他们的自主积极性。
(三)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建议
规则意识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 家长首先应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1.与孩子一起讨论立下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比起努力管理和控制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更有效。邀请孩子去合作参与立一些规矩,而不是迫使孩子符合规矩,这样孩子们才能成长为领导者而非追随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家里列出许多的规矩,可如果总是告诉孩子,要做这、不能干那,许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有
4 / 6
这样的规矩。与孩子讨论规则,不仅给孩子立了规矩,还帮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遵守,也让孩子有机会对这些规矩提出问题和意见。
2.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坚持遵守规则
家长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这是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在实践过程中,家长还要掌握一些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孩子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此外,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
3.培养孩子执行规则的技能
5 / 6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孩子违规后,家长要对孩子加强引导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的自制力弱,有时坚持不住,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此时,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而不提倡处处惩罚。但是,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是可行的。规则意识的形成有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好孩子的规则意识,能使孩子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在规则养成的过程中,应是孩子自主、自愿、理解、乐意的过程,而不是父母的强迫、压制,这样不仅不能使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还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应和孩子一起讨论立下规矩,然后以身作则遵守规则,接着教给孩子执行规则的方法,并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的违规行为。相信在家长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成为一个守纪律、文明有礼、品德高尚的孩子。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