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检测在酒精性肝病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李秀姿 廖衍强 吕庆良
【摘 要】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四项检测在酒精性肝病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合格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中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FIB低于对照组,其PT、APTT、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异常率较高;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APTT、TT异常率较高。结论:PT、FIB、TT和APTT等四项凝血指标对于早期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尽早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17(017)003 【总页数】2
【关键词】酒精性肝炎;凝血四项检测;诊断;分期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因长期大量饮酒而导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乙醇对人体肝细胞会产生直接的损害,目前,临床对于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主要采用病理学活检,尚无特异性及高度敏感的诊断标志物[2]。肝
脏是合成纤溶、抗凝因子及凝血因子等相关蛋白酶类物质的重要部位。本研究对部分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各项指标在肝脏疾病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合格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46.24±3.78)岁;观察组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6.73±3.33)岁;酒精性肝炎患者32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例,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10例。两组的年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1.8 ml,用3.8%的枸橼酸钠抗凝处理,离心(3 500 r/min)10 min,分离血浆后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普利生北京C2000-A)测定PT、FIB、APTT和TT。
1.3 评价指标(1)各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记录两组的PT、FIB、APTT和TT;(2)各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计算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四项凝血指标比较观察组中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FIB低于对照组,其PT、APTT、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各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异常率较高;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APTT、TT异常率较高。见表2。
3 讨论
长期饮酒过度会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病发病隐匿,发病早期不会出现特异性体征及症状[3]。因此,选择准确、特异性的指标来评估该病的肝损害程度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酒精性肝病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可将该病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轻症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发病后,患者可能会并发多种疾病,预后不良[4]。肝脏是合成人体所需的纤溶、抗凝因子及凝血因子系统相关的蛋白酶类物质的重要器官,人体内含有14种凝血因子,肝脏参与合成其中的12种,肝脏可以通过清除激活的纤溶激活物、凝血因子及灭活肝素等方式改善机体的凝血系统平衡[5]。肝脏受到酒精损害后,肝细胞合成抗凝蛋白和凝血因子的能力就会降低,进而使机体的抗凝机制和凝血机制紊乱。因此,肝功能与凝血、纤溶的各指标相关,可以为早期诊断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肝病的发展,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逐渐恶化,发展至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时,患者的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