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现实意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道教教义中的自然观

摘要:道教是中国的土传宗教,在教义的逐渐形成中,受到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教义中充满了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哲学理念,虽然其许多教义在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看来,不具先进性,不具彻底性,但是在古代不发达的知识、道德、科技框架下,实属难能可贵,笔者个人认为道教的教义中充满朴素自然观,就是在当今社会主义新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现实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道教的自然观,以期对现代人有一定裨益。

对于生死问题,佛教认为需要涅槃重生,佛祖也要灭度,在未来重来世间度人。转世投胎、六道轮回即佛教与儒家教义的结合。基督教认为好人在死后可以升天堂,坏人下地狱。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皆是承认人在死后可以凭修炼进入下一轮回,得到级别提升。而道教则认为人在死后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所有宗教中只有道教认为人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不死目的,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做到天人合一,可以长生不老。佛教注重个人修行,道教则对“道”的运行感兴趣,因此道教的原始教义最接近朴素自然观。道教的“道”即是自然规律,只要符合“道”就可以在天地间任意驰骋。在我看来,道教的教义在当今社会仍有其现实意义。

一、 道教对宇宙的看法

人类对于宇宙与人生的来源,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好奇、怀疑,要想寻求答案的要求。于是世界人类的文化,便有宗教、哲学的建立,对于这些疑案,各自构成一套理论体系。在大体上,不外有神造论,自然说,物理自然论等几个原则。再由这几个大原则,产生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有神论、无神论、有因无因、唯心唯物等等许多支高度差别的理论。道家对于原始宇宙世界的学术思想,也便是原来中国自己的文化思想;在周、秦以前,不用宇宙的名称,只有天、地的观念,便足以代表后来宇宙的含义。道家的思想,认为天地未开以前,只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既不管有主宰无主宰的事,也不问前因或后果。这个混沌,既不能叫它为物,也不能叫它为精神,正如老子所说:“无状之状,无名之名。”在《易经》学系,原始理论科学的阴阳家们,认为这个混沌,便是阴阳未分,混合状态的现象,后来根据八卦的法则,叫他为一画未生以前,六爻未动之初。在儒、道未分家的理念上,叫它为天地未判之先,老子,叫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所谓的混成,并不是纯粹的物理作用,只是说物的作用,正在孕盲含混在其当中,经过相当时期,这个混沌便阴阳分开,就有天地的开始了。

道教对天尊敬,对地也尊敬,现代人对神尊敬,不敬天,不敬地,敢于胜天就是表现,敢于破坏环境就是不敬地,结果不正常天气增多,环境污染加剧,雾霾天气常常有。对天、对地都了解甚少,甚至对于周边环境知之甚少。 二、道教的“道”释义

道教对自然规律很是看重,认为“道”是天地间的主宰,任何事物皆在“道”的范围内运动,受“道”制约。“道”是无处不在。 “道”的最初解释是宇宙运行的法则,凡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的示现。道是从创造以至化灭的历程,用现在通用的术语便是时间与空间,但在道家的名词里便叫做“造化”。造化也就是道的异名。道的威力非常地大,万物如果顺应它便是有造化,就是说,万物生灭的程序不乱,各依着自己的历程,该生的时候生,该灭的时候灭,彼此该发生关系的时候发生关系,该互相拒绝的时候互相拒绝。天灾、人患便是没造化。不当病而病,不应老而老,不该死而死,便是没造化,便是无道。顺应是很要紧的,所以说,“天地以顺动,放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无论道儒,都把这道看为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至宝,自然与人间一切的活动都离不了它。 道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宇宙生成的解析,二是万物本性的说明。道是感觉器官不能完全理

解的实体,所以名之为恍馆。宇宙的生成是从道而来。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混饨或恍惚状态。一是成了形质的最初元。二是阴阳。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一章)。也是指明一切都是取法自然的意思。

现代人对道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按规律办事比较少,否则国家也不提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了。“科学发展观”就是“道”的最现实体现。如果一切按照道办事,就无往而不利,可持续发展、长久发展。

三、 天命思想

天命是超乎人间能力所能左右的命运,宇宙间所以有秩序,便是因为有了它。但宇宙并非无所创造,乃是自然生成。这生成的力是天之德。天的思想到孟子时代已很发达,但儒家并不十分重看天命,只以它为宇宙一定的法理。《老子》所主张的是一种尚古主义,要从纷乱不安的生活跑向虚静的“道”。人间的文明从道的观点说来,是越发展越离开“道”的本性。第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所谓仁义、智慧、忠孝等,都是大道废后的发展。古昔大道流行,人生没有大过大善、大智大愚、大孝大慈等等分别。所以要“绝圣弃智”,使“民利百倍”。“绝仁弃义,使民复孝慈”(十九章)。古时没有仁义、忠孝、智慧等名目,却有其实;现在空有其名,却是离实很远。

天命在现实中也有体现,天命就是正统思想,从辛亥革命,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鞑虏就是不正统的少数民族,中华汉人为正统。当代提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认为也是天命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向来是世界的中心,而现代落伍了,因此感到羞辱,需要奋力崛起,恢复中华盛世,我们要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乾盛世等等,均为天命思想的体现。上天既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当然恢复中华的使命就落在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四、神、仙、世人的不同

最初的人种,是由天神下降而开始的。既不属于自然力量所创造,也不是生物进化而来,至于天神又从何来?它是到此止步,再也不加追究。后来神人之间的变化,是因天上下降的天神,忘记了来源,贪恋世间的快乐,愈来与天的距离愈远,便形成人世间的现状了。当开天辟地之初,原始的人类,是与天神之间,随时互通往来,地与天,也是随时接近在一起的,从此以后天神不断降落人间,人类愈加堕落,因为人类的堕落,地与天也相隔愈远了。

道家的养生思想,进一步便成为神仙信仰。神仙是不死的人,求神仙便是求生命无限的延长。神仙信仰的根源当起于古人对于自然种种神秘的传说。如《山海经》里所记的山神水怪都留着自然神话的影子。又如《楚辞》的《离骚》、《九歌》、《天问》等篇,都显示着超人间生活的神仙意识。那种超人是不老不死,不为物累,游息自在,无事无为,故为道家所羡慕。在《老子》里,称理想的人格为“圣人”,《庄子》称之为“至人”、“神人”、“真人”,从名称上可以看出道家的超人思想渐次发展的历程。圣人是在人间生活的,至人、神人、真人便超脱人间,所谓游于“方外’域“物外”的人。道家采取民间传说中的超人或神仙生活来做本派理论的例证。当时的小说家与赋家也同样地用那些故事来做文章,还未形成求神仙的可能的信仰。到方士出来倡导,而产出所谓神仙家,于是求不死药、求神仙的便盛起来。

现代人往往丢失了自己的信仰,在快速的城镇化面前,不再适应原先的节奏。城市拆迁有可能使某个人一夜暴富,而随之而来的结局却让好多人迷失了自己。现代人对拜佛、烧香非常迷恋,甚至官员中迷信盛行,风水师大赚了一笔。办公衙门的建设,先找风水师来规划。

这些,完全背离了道教的宗旨,道教从不把风水看做自己的教义,认为那是末学,求道成仙才是正果。

五、治世、处世

故为政者当存我无为而民自治的心,不必用什么法律道德,风俗等等,来约束人民,政府越管得简易,人民越觉得安适。“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不必用力去煮它,犹如国君不必用权势去治国一样。人民所以能治是顺乎自然的性情而来,如果用权势去压迫或勉强他们顺从一件事情,那就是违反了自然。在自然里头自然有一种不可摧灭的势力,它的自身能够成坏事物,毋须人去激发它。可惜我们日常的生活已经失了道德之自然状态,而被仁义礼教所约束及压迫,因此人民越难治。欲望便是从使用不自然的权势去治理人民才会产生出来的。人民的欲望越多,越不能知足,不知足,则国越难治,灾祸就随着发生了。要灭绝这种不自然的权势,自然得从寡欲知足做起。而知足寡欲必要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所处的社会简单才能办得到。所以小社会是最理想的国家。小因寡民,虽有丹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以道德经》下八十)能够实现返到原始的小社会去过那简易的生活,自是道家的政治理想。从这点,道家立了柔弱与清静的教义,因为这两点是简易生活的要素。柔静是坤道,是禀承天道的自然,本来含着刚动的能力,自然调和,人若跟着它进行,也不致于失掉刚柔动静的调和生活。《庄子》所说“慎守女身,物将自壮”(《在有》),也是表明人如能承顺自然,保守天地所赋与的性情,一切事物都要自己调和地发展了。

对于个人来说,人类常有“我想做”这个念头,故越有作为,越多欲望。所得愈多,欲望愈大,对于所作愈不知足,而精神上的苦痛常敌不住获得时的愉快。一不愉快,心便乱了。人本来是可以简单地过日子的,但因我们的祖先对于物质上的要求较高,以致形成今日烦琐的生活,使人与外境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甚至有缺了些什么便有不能生活的情形,譬如水是日用必需的,从前几家共用一口井,所关系的范围小,纵使一旦井枯了,还可以想法子,生活还不致于受多大的累。今日住几十万人的大城市,水的供给集中了,从用水方面看固然利便得多,假使水源一旦断绝,全城人民所受的痛苦比起从前用井的时代就大多了。故人民与公共事业的关系越大,越是危险,越发痛苦大家。

现代社会道德已经沦丧,只好发明出许多法律的条文,来约束各自的行为。然而尚有许多罪犯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可见法律再严,仍无法杜绝犯罪。所以,老子崇尚小国寡民,自然而治,现在看来,欧洲小国却也平淡的很,多年人民也安居乐业。现在乱的是中东地区,因为石油的争夺,演发了许多场战乱,这好像也符合老子清心寡欲就无事,多点欲望就烦恼。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各地出点状况也正常,属于可控范围。谁叫你“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呢。

六、 人类的潜能

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使人类得到永久平安的对策。然而,哲学思想正如宗教信仰一样,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对世界的缺憾而发出,虽然哲学与宗教一样,也都为现实人生,与现实世界问题而努力,可是它的最终要求,与最高目的,大体都是为了研究生死问题。尤其在宗教思想上,正如一般人所说,都为死的问题做工作,鄙弃人生,而否定现实,果然他们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作为死后灵魂超脱的资本。换言之,宗教与哲学,大致都站在死与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只有中国文化,根据《易经》学系的思想,与这种精神,大有不同之处。因为生与死,存在与灭亡,只是两种互相对待的现象,中国文化《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是从生的一端,观看宇宙万有和人生,因此而建立“生生不已之谓易”的观念。

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道家与儒家,便从这个生命无穷的哲学基础上出发,认为人的生命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功能,可以弥补天地物理的缺憾。于是,便确立人生的目的与价值,是有“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功能。换言之,人,这个生物,有无穷的潜能,如果自己把它发掘出来,就可以弥补天地万有的缺憾。道家的学术思想,基于这种观念而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本来便可与“天地同体(龄),日月同寿(命)”,而且还可以控制天地,操纵物理。可是为什么不能发挥这种潜能?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①由于人类自己不能认识生命的根源,被外物所蒙蔽,被七情六欲所扰乱,随时随地自己制造麻烦,自己减灭寿命。②由于不知道延续补充的原理,只知道减少消耗,不知道增加的妙用。我们姑且不管这种绝对而崇高的现实理想,是否真能做到?至少,这种对于人生价值,与生命具有大功能的观念和理论,实在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中是史无前例的,只有中国一家——道家首倡其说。过去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这种学术思想而来。因此,在魏、晋以后,医家不通《易经》、《内经》、《难经》与道家学术的,便在医理学上,大有欠缺了。 参考文献:

[1]南怀瑾,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1ISBN9787309018202 [2]许地山,道教史[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3-1 ISBN9787514601848 [3]南怀瑾,老子他说[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1ISBN9787309032383 [4]南怀瑾,禅宗与道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1ISBN9787309016628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现实意义

道教教义中的自然观摘要:道教是中国的土传宗教,在教义的逐渐形成中,受到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影响,教义中充满了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哲学理念,虽然其许多教义在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看来,不具先进性,不具彻底性,但是在古代不发达的知识、道德、科技框架下,实属难能可贵,笔者个人认为道教的教义中充满朴素自然观,就是在当今社会主义新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现实的意义。本文从几个方面介绍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l2u33vsz0h1lk029s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