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流行性感冒 1.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疾病及大暴发的最有效的措施。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二、流行性腮腺炎 1.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累及各种腺组织及各种脏器。
2.预防措施
(1)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2)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方可返校。
(3)在流行季节,一定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教室、宿舍等集体生活场所多开窗,加强室内的通风。学校一旦发现有腮腺肿大
等可疑病人,应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及时控制疫情蔓延。
三、学校肺结核 1.定义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又称“痨病”。
2.预防措施
(1)及时发现疫情:若发现同宿舍或同班同学有出现上诉肺结核病可疑症状,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并及时前往医院做出明确诊断。
(2)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不要随地吐痰。
(3)勤通风:在校期间要勤开窗户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4)锻炼身体:每天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四、水痘 1.定义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
2.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儿童,接种2剂次效果为宜。
(2)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
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手足口病 1.定义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2.预防措施
(1)作为家长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EV71疫苗接种:推荐≥6月龄易感儿童,且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学校应这样预防手足口病
●每日落实学生和幼儿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各类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30分钟。 ●每天对玩具、桌面、小床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可用533或巴士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
六、诺如病毒感染 1.定义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是其的高发季节。
根据安溪近几年疫情动态分析,诺如病毒疫情九成发生在托幼机构、小学、中学等学校,其中托幼机构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学校和家长应特别关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加强防范。
2.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4)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