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综合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

第一讲 先 秦 一、填空题

1、孔子是先秦 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 论 语 》。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 无 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 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先“质”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他以美人的”巧笑倩兮”和绘画的“绘事后素”来说明了文学思想内容为本的道理),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内 容 与 形 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即“文质彬彬,文质并重,内容和刑事完美统一),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在文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

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代指作者),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 、反对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

心。庄子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

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孔子的文学思想主要内容:

1) 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2) 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 重视“中和”之美,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

4) 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善”与“美”两个

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

庄子(道家)的文章是先秦诸子中最具文学性的哲学著作。对后世文艺理论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庄子主张以自然朴素为美;“虚静”“物化”

2) 论述了“言”与“意”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

不尽意”派。

3) 《天下》概括了庄子超现实主义的特色,提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 孟子:

4) 知人论世 5) 以意逆志 6) 知言养气

墨子的文学思想:“非乐”“三表”

非乐:否定和反对音乐,觉得音乐是统计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生产生活是不利的。 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

二、名词解释题

1.(孔子的)“思无邪”说

《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诗歌启发鼓舞读者的感染作用;观:通过诗歌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通过诗歌互相交流感情,进而达到互相感化,增进团结的教育作用;怨:抒发怨情,批评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3.(孔子的)“辞达”说与“文质”说

孔子说的“辞达而已矣”,从字面上说,当是说,写文章只要文辞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不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但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要文饰,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以说明孔子认为一定的文饰还是必要的,其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使它起到更大的作用。

《论语?雍也》记孔子说:“质(内容)胜文(形式)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文采和内容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4.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

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

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5.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 \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6. (孟子的)“养气”说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都是积极的。 7.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得意忘言说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 \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8. (庄子的)和“得意忘言”说

\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有明星的局限性。不过庄子的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综合汇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论语》。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h6m9wx0u2p7v43zg0p6rgfk15t3500hd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