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写作手法之选材(附习作剖析+把脉推敲+中考佳作+模拟演练和佳作展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写作手法之选材

学习目标

1.理解材料新颖对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使材料新颖的方法。 激趣导入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有不同的感受。联系到写作上,如果选材能改变角度,巧妙切入,普通的材料也可以有出新之处。相反,如果选材没什么新意,那写出来的内容也会平淡无味。

习作剖析

请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下面的作文在选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幸福的色彩 ⊙一考生

幸福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幸福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有人说幸福是大海,那么大海就是包容一切,不论沙石的大小。有人说幸福是金钱,那么想要得到它便要付出两倍甚至两倍以上的汗水与劳累,才能得到它。得到它便可以买很多东西,但它却不是任何大小可以换来的。

有人说幸福是黄金,那么黄金需要很多钱才能买到它。就算你再多钱也就只能买到那么一点点,也不定能买到多大的黄金。说明黄金是人所不可能买到的奢侈品,所以是人人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有人说幸福是大地,那么大地便是能带给人率运的东西,它是包容了一切万物的根本生存的必需品,是万物发展的地方。

幸福既是人人所希望拥有的,也是容易失去并无视的东西。它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也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把脉推敲】

习作在选材上的问题:材料大而空,表现在内容空洞,缺乏具体事件、人物等方面的叙述描写,泛泛而谈,明显偏离题目。

课文回眸

下面这三篇课文都是以父亲为写作的对象,却各有各精彩,把平凡的父亲写得高大形象,感人至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作者在选材方面有何特点? 《背影》: 《台阶》:

《爸爸的花儿落了》:

课外美文

欣赏下面这篇文章,分析素材运用的新颖之处。

原来阳光就在这里

◎佚名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能够和阳光接触,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我只是一株身材矮小、普普通通的小草,我任人践踏、无怨无悔,只希望和阳光亲密接触。

当我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我生活在地下,没有雨水的浇灌,也没有阳光的照耀。这里没有温暖,只是一个黑暗的世界,所以,我要努力地生长,钻出地面,感受温暖的世界。

这里很干旱,大地裂了缝,我很难钻出地面,干旱的土地阻碍了我。可我并没有丧失信心,我努力,我坚持,我要钻出来,享受阳光的温暖。坚强的毅力支撑着我。我使劲往外钻,但还是没有达到目的。快要放弃时,我想到了现在的生活,一个没有阳光、没有雨露的世界,让我如何活下去呢?里面很黑,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我真的厌倦了这种生活,但如果想摆脱这种生活,只有努力生长,钻出地面,才能享受另一个世界给我的快乐想到这,我坚持住了,没有放弃,因为我真的不想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在这里,根本不是生活,简直就是地狱。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错,经过我的努力,我成功了,我好高兴,我欢呼起来了。随着我冲破黑暗的那一刻,千万缕阳光照耀在我的身上,亲吻我的脸。哇!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每种植物都在与阳光亲密接触,都在沐浴阳光。我看见了光明,享受了阳光的照耀,得到了温暖。

谢谢你,阳光。是你,给了我前进的方向,给了我温暖,把世界照亮,让我的世界里不再有黑暗。在你的照耀和爱抚之下,我的生活更美好,有你的世界,我的生活更精彩,我不会失去你,我会健康地生长,快乐地生活,是你告诉我,只要不断地往上,往上,再往上,我就会找到你。

【含英咀华】

文章叙述了一棵小草冲破土层,追逐阳光的故事。这样的材料比较常见,但在大多数以人为写作对象的文文章中,本文可见新意,又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更别出心裁。从中,我们又收获了一个金点子:改变叙述视角,巧用拟人手法,奇趣别致。 中考佳作

阅读下文,看看小作者在选材方面的切入点(记叙描写的特定对象)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什么启发?

幸福的色彩 一考生

那遗失在画布上的五彩斑斓,聚集成水流,轻轻淌过心间,慢慢幻化成“幸福”。——题记 落了,又落了。那些秋天的断翼,刚含泪与大树离别,就卷入秋风的缠绵中,跌宕起伏,仿佛是一场即将落幕的芭蕾。那黄昏的夕阳还在湖面伫立,久久不肯离去,好像还在留恋些什么。 我也一样,久久伫立,不忍离去。

最初的遇见是一个美丽的千千结。所有的焰火层层迸发,绚烂了整个季节,就是在这个多愁善感的悲秋,我遇见了你。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恰好印证了我们的际遇,从相识到相知,我们一起度过了几个春秋,记忆中最深刻的你的样子,便是一张笑脸,永远昂扬向上的笑,就像窗台上那盆火红的波斯菊,绚烂夺目。

你说你要做像波斯菊那样的女子,不拘于世俗,自由自在,拥有一个像梦一样的人生,这是你说过的。

那随风摇曳的美丽,自由而奔放,华丽妩媚而不拘格,只用火一样的红点缀并不温暖的秋。

你还记得么?当初的你是如何辛勤地为得之不易的波斯菊浇水,如何在娇媚的阳光中静静欣赏然后放肆地笑。那笑声很温暖,让我也跟着微笑起来,然后我还看见那映在你衣服上的波斯菊的颜色,那是火一样的红,太阳一般的温暖。

你知道不?你走以后,当初送你波斯菊的老婆婆曾来看望过那盆波斯菊,她说当初送出的时候,它还那么瘦小,显得弱弱的,好像风一吹来就会倒一样,颜色也不惹人注目,没想到却被你照料得那么好,真是辛苦你了。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禁不住又想起了你,想起了你送我的那只小小的水晶沙漏。你说你喜欢沙漏,喜欢从沙漏里面看到时间流逝的感觉。就像水一样,默默地流过,悄悄地流过……就像我们逝去的年华,一旦开始,就不再回头。 你曾说,那水流过的痕迹是记忆里才有的美丽。

我又想起那盆波斯菊了,那火一样的红,我觉得我很幸福,至少现在是。 我还要对你说,那水流过的痕迹正是我们不曾遗失的记忆。 【含英咀华】

阅读此文,你不难发现,幸福本是一种主观感受,无形无色,小作者却巧妙地以“波斯菊”这一具体可感的事物为切入点,写出富有个性化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写作启示,收获一个金点子:巧妙切入,抓住特定的描写对象,寄情于物。 方法小结

如何选取新颖的材料 方法1:推陈出新。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即使不是新发生的,也能巧妙地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旧瓶”装上“新酒”,表现新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方法2:与时俱进。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头。选材应当与时俱进,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 方法3:移花接木。

题材创意,移花接木,将新的内容情节嫁接在老的题材上,让它重发新芽,长出新枝。如将鲁智深、诸葛亮、小龙女、林黛玉等各色人物演示考后众生相。 方法4:放飞想象。

联想想象是作文制胜的一大法宝。合理地展开有意义的想象,拓宽选材空间,作文就会有写不完的内容, 巧妙的构思便会如喷泉般涌来。比如《3000年春节》设想了3000年春节的情形:由于环境问题,地球人已迁至火星,新春佳节成了“地球怀想日”。 方法5:同类联想。

根据一件事、一个人的行为或一个物,联想到其他相类似的人、事或物,从而丰富作文素材。

方法6:逆向思维。

对素材的内涵加以延伸发掘后,从反面的角度对素材进行重新使用,从而使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在字里行间。比如假设“毒化地球”是一种正当行为,提出“毒化地球”的一系列方法。作者真的想毒化地球吗?不是!他对人为的环境污染深恶痛绝,才正话反说。 方法7:适当转化。

生活中的故事以及积累的材料往往包含着多方面的意义,因此可作不同角度的转化运用。如《屈原之输》写屈原一腔热血,忠心为国,结果一输再输。他不是输在忠心上,也不是输在才智上,而是敌不过血脉亲情讽刺了现实生活。

模拟演练

以“美在夏季”为题目选材,力求出新。要求:选取新颖的材料,写出一篇作文,字数在600字以上。

佳作赏析

美在夏季 ◎一考生

怀揣着破茧成蝶的梦,自踏入初三以来,我一直默默地吐丝,期待六月的到来。手揣着二模的成绩单,却如同一把利剑,再次无情地刺穿我的心,这沥血的痛足以摧毁我的六月之梦。我只想忘却,忘却累人的作业,忘却磨人的考试,忘却醉人的高中梦……

拖着无比沉重的步伐,却不知何去何从。我害怕!害怕爸妈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害怕那满怀期望却在得知我考试结果后转瞬而成的黯然,更害怕那叫人无颜以对的安慰语。“叽叽!叽

叽!……”窗外响起了那让人烦躁的蝉叫,一声接着一声,是那么响亮,却又那么刺耳!蝉儿啊,蝉儿!就连你都在嘲笑我吗?你就那么迫不及待想告诉我,夏季来了,六月快到了,宣判我的死刑的日子即将来临了吗?我用力地捂着双耳,使劲地揉着手中不知何时起已皱成一团的成绩单,压抑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如决堤的洪水,模糊了这个夏天!

昏昏沉沉的……依然是上课,做题,上课,做题,像是一台上了发条的机械般,熬过了两天。终于到了班级“考试总结表彰”的日子!

一如既往,这节班会课还是充满欢声笑语,还是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讲台上依然摆满了班主任早已准备好的丰富奖品—那是考试成绩优秀者的专属品,与我无缘!

“同学们!今天是个普天同庆的大日子,让我们来开个‘大食会’祝贺!祝贺!”班主任一张嘴便笑靥如花。这可奇怪了,咱亻们班这次模拟考试的总体成绩好像并不理想。早前还听说,跟别班比,咱们又打了一次败仗。我正纳闷不已时,负责分发食物的同学,早已一哄而起,将讲台上的食物,席卷而空。眨眼间,我的桌面上已堆起了一座“小山”。不!应该是每个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座“小山”。这更让人迷惑了,班主任的葫芦里卖的究竞是什么药啊?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不,应该是我们中国人都很高兴!因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花落我家—中国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荣幸地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屠呦呦是何方神圣?一个在此之前,我从没听过的名字。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耻,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起真的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于是,班主任如愿地在同学们]都“一头雾水”之时,讲述了屠呦呦的故事—中国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对抗疟疾的实验研究,一个“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有白天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的人。在特殊历史时期她带领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之受益…听着屠呦呦的故事,我心头不禁一次又一次地颤动!“叽叽!叽叽!e。”窗外又传来蝉的叫声高昂,亢奋,似乎蝉儿也忍不住要为屠呦呦喝彩。

“屠呦呦”,“蝉儿”,此时此刻,我的心头反复响起的名字!蝉儿,多年隐忍,一朝出世,便一鸣惊人用最响亮的声音昭告世人生命的美好,生命的价值。屠呦呦,何尝不是一只隐忍的蝉儿,多年的埋头研究,终于换来这个夏季的“一鸣惊人”!

心头的阴霾逐渐散开,窗外艳阳高照。教室里,同学们]个个笑脸如花,吃得津津有味。我也不由得从桌面拿起一根糖果,往嘴里一含,甜蜜沁心。是的,我相信自己也是一只蝉儿,必定会在这个六月,这个夏天,美丽动人! 名师点评

本文取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切合学生心理,便于落笔。“考试失利”是司空见惯的素材,并没新意,然而,由于写作角度的改变,以“蝉鸣一夏”的故事巧妙切入,便是新意所在。再联系“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时事,撷取时代的浪花,新意突现。全文将个人的遭遇与蝉、屠呦呦联系起来,巧妙的安排,使普通的素材焕然一新。

美在夏季 ⊙一考生

夏季,在我的生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点染着不同的色彩,装点着我的人生。 夏季的美,在那顽皮的雨点中。

瞧,这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现在却立刻变了脸,一下子乌云密布,一片漆黑,仿佛透不出一点光线来。没过多久,一道闪电撕破了漆黑的天空,雷声也立即“轰隆隆”地打响了。随即,几粒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直垂下来,在地面溅起一串串朵朵的水花。这沁凉的水花,溅啊,溅啊……童年时与小伙伴雨中嬉戏的一幕,便荡漾开来。长在水乡的我门,夏季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河道里游泳戏水,不用教练,在小河里摸爬滚打一个夏季,自然就成了水中“泥鳅”。和小伙伴一起,三五成群的,打个水仗,你一泼,我泼,再来一场夏雨,溅起的水花,洒落的雨花,交织在一起,酣畅淋漓,就是一个爽劲!回家时,当然是少不了父母的一顿责骂。在水乡,咱这一群“野小孩”就是这样长大的。 可是,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夏雨便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的身边。除了水洼中和房顶上的雨水外,就再也找不到雨的踪影了。童年也随着这夏雨的停息而远离了,但这顽皮的夏雨,顽皮的孩童,描绘了幅我人生青涩而美丽的画卷! 夏季的美,在那诗意的荷塘中。

清晨,当初夏的第一缕清风吹进荷塘的时候,花儿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中弥漫着荷花的芬芳,这香气令那些被阳光晒得心烦的人们心旷神怡。夏至过后,骄阳似火,草儿蔫了,叶子也耷拉着脑袋,荷花却开得更艳丽了,荷叶也像一个个用翡翠打造的盘子一样,那么翠绿。尤记起,

小学时,教室外就有一个荷塘。本是盛夏艳阳,午后的教室里,暑气蒸腾,瞌睡虫正在同学们的体内渐渐蠕动。眼皮耷拉之际,窗外一阵凉风吹来,飘送阵阵荷香,淡淡的,清清的,沁人心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讲台上,老师清亮圆润的诵读声传进耳中,“接天莲叶…”同学们响亮稚嫩的朗读声接着响起。瞌睡虫一扫而空!“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那荷香,便如酒酿,醇香醉人!那年代,那书声,恍如昨日。荷香,书声,这便是夏天别样的美。

夏季的美,也在夜晚的星月。

“骤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绳。天河元自白,江浦向来澄。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馀光隐更漏,况乃露华凝。”一到晚上,凉风习习,没有白天那样燥热。月儿像往常一样睁着蒙昽的睡眼,披着银色的纱巾慢慢地出来了,嵌在那蓝得发黑的夜空。月光似流水,静静地洒在地上,整个世界都被笼罩了,一切陷入了沉寂……

当天空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时,一切都变了,变得不再沉寂,而是那么活跃!天空中镶满了一颗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星星。这成千上万的星星,像孩子的双眼,那么天真烂漫,那么惹人喜爱。那便是孩童时代,家乡的星空。还有那忽隐忽现,在草丛中,闪闪烁烁的“星星”——萤火虫!最乐的是,和小弟一起,拿起网捕捉萤火虫。静静地守候在小路旁的草丛边,等待虫儿展翅,发光的那一刻,网扑一挥,晶莹的“星星”便被我们摘到了。然后,把它们们装在透明的塑料袋子里,再系上一条小绳子,一盏会飞的灯笼便在屋前屋后飘飞着,夜空中,还有欢乐的笑声在传送。 翻开人生的画卷,夏季,你是如此的美! 名师点评

本文选材独特巧妙,新颖别致。将“夏季”这个写作对象,巧妙地与“童年”结合起来。以“童年”“童趣”为切入点,抓住“夏雨”“夏荷”“夏夜”为特定的描写对象,进行细致的描绘。将夏日里“戏水”94“诵读”“扑流萤”几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徐徐展开,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在选材以及对写作材料的处理上,体现了“巧妙切入,抓住特定的描写对象,寄情于物”的方法。

写作手法之选材(附习作剖析+把脉推敲+中考佳作+模拟演练和佳作展示)

写作手法之选材学习目标1.理解材料新颖对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性。2.学习如何使材料新颖的方法。激趣导入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观看庐山有不同的感受。联系到写作上,如果选材能改变角度,巧妙切入,普通的材料也可以有出新之处。相反,如果选材没什么新意,那写出来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gb16khdm9s4tl8lgrm6o2vt5lzqa00ct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