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孙: 还我森林
2005年08月22日 作者:李露孙 [ 深圳特区报 ]
1、该用何种砍法?
现在,当你步行、驱车、坐船而行时,不管你在哪个省的哪条铁道、公路、河流上举目四望,你看到的除极少量极少量的天然林之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一望无垠的纯杉树林、松树林、杨树林。
请想想看:在当年,就在50多年前,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几乎没有人工林,一望无垠的都是天然森林,那里的一切,都令人想起了人类的起源。在天然森林中混杂生长着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千百种乔木、竹子、灌木、藤本、草本、蕨类及苔藓、菌类等高低等植物,混生着靠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汁、花、果、皮等生存的飞禽走兽爬虫昆虫微生物及靠食这些飞禽走兽爬虫昆虫微生物为生的飞禽走兽爬虫昆虫微生物。每一种植物物种、动物物种和微生物物种,都在大自然中扮演着其他物种所无法替代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一条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完整的、和谐的生物链,一个美妙的大千世界。
我们对天然森林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分布在整个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金沙江、怒江等流域的以常绿阔叶树林为主的天然森林,是该
地域最大的生物物种生存、生产基地、生态系统,有着改良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自行调节、自行施肥、自行更新的顶级作用。它由于林密叶茂,乔木参天,灌木疏密有致,成层性较强,阻碍着热量的散失,太阳的辐射也只有部分穿入林内,因而气温较稳定而均匀,成为动物、微生物良好的隐蔽和栖息场所。而动物和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过程中起着积累、集聚、平衡、调节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森林的发展。如有些鸟和兽(如狸)吃树的果实时,将核一起吞下,过段时间到另一地方将核与粪便一起排出,使核在新的地方发芽,起到传播树种的作用;不少鸟兽、爬虫、昆虫还是森林虫害的天敌;土栖动物则可疏松土壤、改善通气条件、加速有机物分解、分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净化环境。森林中的动植物均是自然界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天然森林中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既是维护自然环境的屏障,又是孕育各类自然资源的基地,还是物质和能量转换的核心。
在1914年,当时所办的《实业杂志》,就刊登了学林的知识分子所写的《林业调查》一文,其中非常科学地写道:“天然林,用选伐法,此常例也。”在1931年的政府所制定的“管理国有林,公有林暂行规则”中规定:“在采伐林木时,每亩应于适当距离内,保留直径一尺以上之母树十株,以备天然更新……”在1943年“伐木查验规则”中亦规定:“幼稚林木未及采伐年龄,禁止采伐”。并规定:“伐木人
在伐木集材时,对于林内之幼树幼苗及萌芽性根株应加强保护。”
2、清山、炼山
远在欧洲的法国及其殖民地中非等国,都不敢冒犯森林,都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只准砍伐蔸径在50厘米以上的树木,不到此标准的则留下继续生长,否则就依法严惩。这样,粗的大树砍掉了,但它的这个物种的蔸径在50厘米以下的子子孙孙还健在,后继有树,物种不灭,真正做到了青山长在,永续利用。
令人们始料不及的是:当历史行进到科学技术远比1931年、1943年要发达的一九五几年、一九六几年、一九七几年、一九八几年、一九九几年时,决定如何砍树者倒不如先人和外国人了。这些决策者,指令所有的林业采育林场,对天然林进行大面积的成片皆伐。所谓成片皆伐,就是令成百上千的林业工人一字儿排开,然后用斧头、弯把锯或机械化的油锯,从山脚砍到山顶,不管什么树,都从拳头大的砍起、锯起,一律砍光、锯光运走,大的做建材、家具,小的做锄头把、铁锤把、烧柴,一刀切。这样做,虽然痛快淋漓,是不是也愚昧透顶?
尽管如此,砍掉这些树后,受到重创的山林,仍余千百种不同种类的比拳头还小的幼树苗,仍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这些幼树苗是何等珍贵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