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学
绪论
一、病理学
概念:运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包括:病理生理学 病理解剖学 二、发展
1.器官病理学:肉眼识别发病个体的脏器形态变化 2.细胞病理学:光学显微镜 细胞形态学变化 3.超微病理学:电子显微镜 细胞器
4.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技术研究发病个体的蛋白质,核算的变化 5.化学病理学 三、动物病理学分类 1.解剖病理学 四、地位 作用
桥梁课程:诊断疾病 卫生检验 科学研究
第一章 疾病
一、健康
<1>动物在生理调节下,机体内各器官功能协调,机体同外界环境相适应,动物机体的形态,结构表现正常。
<2>或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精神上)处于良好状态。 二、疾病
1.定义:机体与致病因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在该过程中,机体发生一系列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生产能力下降。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2.特点: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疾病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过程,生产力降低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生物,物理,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因素(外因)
遗传性,先天性,免疫性因素,(人)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内因) <一>外因:存在与外界环境中致病因素 <二>内因:指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生物性因素(细菌,霉形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特点:(1)选择性 动物的种属,传染途径,侵入门户和作用部位 (2)损伤作用 病原微生物通过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损伤机体 (3)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 潜伏期,病程,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及特异性免疫
(4)生物性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作用于疾病整个过程,引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
化学致病因素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 特点:(1)选择性 神经毒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AG)
(2)致病性常发生改变 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变成亚硝胺(致癌物) (3)有短暂的潜伏期 感冒上呼吸道粘膜发炎
风寒、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粘膜——1、损伤 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食欲下降,精神沉郁 2、抗损伤 鼻塞(充血)流鼻涕,喷嚏,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适应能力下降,生产力下降——感冒 3.疾病分类
病程长短<1>最急性型:突然死亡,无明显病状,病变化不明显 炭疽 炭疽杆菌 <2>急性型:发病急,数小时至2-3周,出现急剧而明显的症状。猪瘟,禽流感,鸡新城疫<3>亚急性型:病程稍长,病状较轻
<4>慢性型:数周指数年不等的病程,病状明显。结核病 按病因 传染病(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病等) 寄生虫病(蠕虫,吸虫,病原东动物病)
普通病(营养缺乏病中毒病。消化,呼吸,生殖系统病) 三、病因学
定义:研究动物发病的原因和条件。
病因——决定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赋予疾病以特征和特异性,可受其他
因素(条件)的影响。
物理性因素:温热(高温和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噪音,大气压改变等。 机械性因素:锐、钝器的损伤,爆炸的冲击等。
特点:一.不具选择性 二.无潜伏期(个别机械力除外)及前驱期 三.造成外伤时,反对疾病起发动作用,大多数参与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四.决定着引起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后果.
其他因素:1.营养性致病因素(糖,脂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的缺乏,不足或过多也可以引起疾病)缺乏症,痛风,肥胖症,脂肪肝综合症.
2.应激(机体在应激原的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借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1.机体的反应性
反应性:是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能从比较恒定的样式发生反应的特性,绝大多数病因是通过改变机体的反应性而发挥作用 与机体反应性有关
病理学:运用现代医学手段,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疾病 :机体与致病因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在该过程中机体发生一系列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产生能力下降。
病因学:研究动物发病的原因和条件。
充血 :某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扩张,含血量增多的现象。 出血 :血液溢出心血管或心脏之外。
血栓 :活体的心或血管内部,血液凝集成固体团块该过程叫血栓形成,该团块叫血栓。
梗死 :是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变性 :指机体细胞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形态变化,并伴有功能下降,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生理状态下见不到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异常物质);或虽在生理情况下可见物质数量显著增多。
坏死 :活体的局部,细胞病理性死之后出现的一种形态学变化称为坏死。
生理性坏死:在生理情况下,机体不断地有一定数量的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亦有细胞新生而补充。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规律。
坏疽 :组织坏死后,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坏死,坏死组织外观上呈现灰褐色或黑色等。 萎缩 :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在疾病过程中,因物质代谢障碍导致其组成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减少而体积缩小功能减退,这个病理过程叫萎缩。
化生 :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和理化因素的刺激下,在形态和机能上完全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代偿 :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和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的时候,机体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改变或机能加强来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
肉芽组织:组织损伤后,由血管和成纤维结缔组织增殖形成的富含毛细血管,炎性细胞的幼稚结缔组织,创面上外观呈鲜红色,颗粒状,表面湿润,形似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
肉变 :纤维素性肺炎时,肺泡内的纤维素如不能被吸收,则被机化,此时肺组织变实,其呼吸机能丧失,质变如肉,称为肉变。
炎症 :各种治炎因子对机体的损伤作用所激发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应答性反应,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和组织的增生等过程。通常称“发炎”。
卡他性炎:专指发生于粘膜并在表面流出大量液的炎症,简称“卡他”。
脓液 :灰白色,灰绿色,灰黄色的凝乳状物,内含大量变性坏色的白细胞及溶解的坏死组织和少量含蛋白酶的浆液。白细胞多为噬中性白细胞,此次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败血症: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防御屏障,由局部感染处侵入血液,造成感染全身化,并在血液中繁殖和产生大量毒性物质,使机体陷于严重中毒状态而出现全身反应,这种全身性病理过程称为败血症。 肉芽肿:结节中央部为病原或病理产物(坏死或钙化)中间层为特异性肉芽组织(上皮样细胞与巨细胞)外层是普通肉芽组织(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
肿瘤 :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此称为肿瘤。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也成间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