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必修三 一 4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个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这一章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调节问题。主要内容是说明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以发现和研究得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必要学好这一节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了解激素的概念、含量、生理效应和产生部位 ⑵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⑶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并在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学生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激素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⑵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努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们像科学家那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⑵在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中,通过联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 ⒊植物激素的特点,是本课题教学的难点

(2)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⑴学生主体性。比如在学习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每一组实验可以通过展示实验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设计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题或讨论题,比如为什么凹凸不平的西瓜与正常圆滑的西瓜发育不同、为什么棉花通过摘心可以增产等,让学生通过思考或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⑶引导阅读,讨论归纳。如:此节中动植物激素的异同点的比较 ⑷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尝试着设计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⑸直观原则。充分利用挂图或自制投影片,调动学生多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如果仔细留意过身边的事和物,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向日葵幼嫩的花盘总是跟着太阳转;室内栽培的植物的幼苗总是朝着光源的方向生长(即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茎总是背地生长,而根则向地生长(注:举例时结合展示图片)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呢? 2、动植物激素的异同点

植物不具有神经,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植物体内的激素起作用的。同学们能回忆几种动物体内的激素吗?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

那么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相比较,有那些异同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9页《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下的第一自然段,找出他们的异同点。

组织学生讨论,并小结如下:

共同点:含量少,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不同点:产生的部位不同

动物激素是由动物体内一定的内分泌腺产生的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

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现在我们以发现和研究最早的生长素为例,来说明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那么生长素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达尔文在1880年以燕麦的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植物的向光性 ⑴介绍胚芽鞘(展示投影片)即燕麦胚芽外面的锥形套。

⑵介绍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处理:暗处理 实验处理:单侧光照

实验结果:直立生长 实验结果:弯向光源生长

推论: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思考]单侧光的刺激使其弯向光源生长,那么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请同学们思

考。能否用实验证明呢?)

⑶实验设计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设计方案实验处理:单侧光照 实验处理:单侧光照 用锡箔纸(不透光)遮住 用锡箔纸遮住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下部

实验结果:直立生长 实验结果: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证明感受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尖端

[思考]胚芽鞘的生长是由哪个部位引起的?(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实验证明)

⑷实验设计证明生长是由那个部位有关

实验方案一 实验方案二

实验处理:切除尖端 实验处理:尖端与尖端下部

用云母片(不透水)隔开

实验结果:不生长 实验结果:不生长

结论:证明生长离不开胚芽鞘的尖端

12

推测:尖端中能产生某种物质刺激生长

[思考]怎样能证明这种推测呢?(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实验证明呢?)

⑸设计这个实验有难度,因此介绍1928年温特(荷兰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让学生体验此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证明:从A、B、C三组实验,可以证明尖端中能产生某种物质刺激生长

⑹经过几代人的研究,现已经提取出这种物质,并证明为吲哚乙酸 分子结构式如下:

由于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⑺解释⑷设计方案二

结论:尖端下部是生长的部位 4、生长素合成的部位和分布部位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1页,第二自然段,找出合成和分布部位,并举例

合成部位: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

举例:芽的顶端分生组织,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等 分布部位: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而衰老部位则少 举例:芽、根尖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幼嫩的种子等

5、小结 6、习题巩固

四、板书设计

一、动植物激素的异同点

1、共同点:量小,重要调节作用 2、不同点:产生部位不同 动物激素:内分泌腺 植物激素:一定部位 二、生长素的发现

1、实验材料:胚芽鞘

2、结论: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 产生生长素是胚芽鞘的尖端 3、生长素:吲哚乙酸

4、生长素产生部位:具有分生能力组织

5、生长素分布部位:大部分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五、教学反思

必修3 三 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2个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

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13

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又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其中还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由于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探究活动为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对种群特征的讨论、比较,能例举出种群的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并进一步关心生活生产,关心我

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由于在课堂上学生无法亲身体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且该内容比较抽象,故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讨论合作学习。

以具体的生物实例引入课题,启发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

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始终以问题解决为线索。

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进行讨论活动,最后全班相互交流得出结论。讨论法与合作法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倾听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地二环节 合作讨论,获得新知 30分钟 第三环节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5分钟 第四环节 小结作业,提升能力 5分钟

通过例题引入种群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渴望问题解决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

入新知识的学习。

学生举例完之后,教师说:我们称一块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为一个种群,那么老师想知道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大概数量,怎么估算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呢?在这里,就要引出种群密度。 教师问:能不能根据种群密度的字面意思推出它的含义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种群密度的含义补充完整并了解种群密度在生活中的意义。知道了种群密度,就要回到刚才的问题,如何估算

14

蒲公英的数量,即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总结,最后能说出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教师又问:能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老鼠的种群密度吗?通过提问,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进一步思考得出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一步完善标志重捕法的含义、操作过程、计算公式,并与样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说: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其他数量特征。下面我们分四大组分别讨论一个数量特征。

教师提示:大家可以课后思考一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该问题的设置,为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埋下伏笔。

接着,教师说,种群不仅有数量特征,我们把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的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教师在幻灯片上放了这么三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三个种群的空间特征有什么区别。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了解种群的三类空间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四、板书设计

主要以提纲式为主。板书简洁、有条理,揭示本节内容和内容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弥补多媒体“昙花一现“的不足。

五、教学反思

必修三 三 2 生物群落的构成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5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说课稿

必修三一4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个课时)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一、教材分析1、本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这一章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的知识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ce46966nh8uhsm07rs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